後方的黃明遠拿著張文遠的奏報,不住地冷笑。突厥人是雕蟲小技,欲蓋彌彰。如果舍利老老實實的,始終不出現,黃明遠還會擔心。但他越是這樣上躥下跳,黃明遠越相信舍利根本沒有退回牙帳,而是擇機再戰。
只是隋軍始終沒有發現舍利所部的蹤跡,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了。
長孫晟也不住地皺眉,喃喃道:“難道這舍利真的是上天遁地了,他到底在那裡?”
黃明遠陰沉沉的看著地圖,最後才說道:“我能感覺的到,他始終是離我們不遠。”
不出黃明遠所料,其實舍利就在張文遠北面二百里地的怛羅思山等著黃明遠的大軍呢。
阿史那班昔兵敗之後,舍利大驚,他自覺很難擋住隋軍的主力攻擊,便決定先退往哈木爾城,儲存有生力量,和阿利會師之後再圖後事。
但其副將阿史那大石卻勸舍利不要急於撤往哈木爾城,而是留下來和隋軍周旋。
步迦可汗雖然信重舍利,但也知道舍利為人耿直悍勇而缺乏變通,根本不是狡猾多端的黃明遠的對手。為了防止舍利被黃明遠用計擊破,步迦可汗便派了足智多謀的阿史那大石擔任舍利的副將,給其出謀劃策。
阿史那大石善於騎射,兼通漢文,是突厥內部少有的有見識之人。阿即思覆滅之後,阿史那大石在阿史那思摩的推薦下,成為步迦可汗的重臣。
他對舍利說道:“今阿利雖降,實則敵我難辨,心思難測,我軍若撤退到哈木爾城,所行便需仰賴於阿利,一旦阿利心懷不軌,則我大軍盡喪。
達蘭堆以北地域廣闊,迴旋之地巨大,我軍以小股部隊對隋軍進行襲擾,則必能遲滯隋軍程序。設再率主力在怛羅思山設伏,必能一舉重創隋軍。”
舍利雖然腦子不怎麼靈光,但卻是能聽進人言。
他率領數萬大軍氣勢洶洶的南下,其實也不願無功而返,因此便同意了阿史那大石的建議。
阿史那大石又勸舍利將牛羊、珠寶盡棄於達蘭堆,以驕隋軍之心,讓隋軍以為突厥部隊已經盡喪其膽,狼狽而逃。
同時阿史那大石鑑於軍隊不足,又讓舍利令駐守在北面赤崖一帶的阿利率哈木爾部騎兵增援。
舍利盡聽其言。
此時阿利還是依託於步迦可汗的威望來統治哈木爾部,因此對於舍利的命令不敢不從,只得率部前往怛羅思山與舍利會和。
而突厥軍隊依照阿史那大石的指揮,果然攪得隋軍雞飛狗跳,舍利見此喜不自禁,因此對阿史那大石更是言聽計從。
不過之後張文遠計破襲擾諸部,舍利與阿史那大石無奈,害怕損失加劇,只得停止襲擾,率領全部撤往怛羅思山備戰。
此時黃明遠還不知道舍利已經是萬事俱備,只欠隋軍上鉤了,一直在摸索中前進的隋軍還在找尋突厥人的身影。
突厥人到底去哪了?
黃明遠已經傳信高震派人嚴密探察從豐州到牙帳這一段路的情況,也確定戰爭之初突厥人便派遣了數萬騎兵南下阻擋隋軍。只是眉間城一戰爆發突然,舍利跑的又迅速果斷,這才再次失去了突厥人的蹤跡。
不過高震所部的騎兵仍給黃明遠帶來了一個訊息,自舍利南下到達達蘭堆之後,哈木爾部也前出至赤崖。
很顯然這不是一個偶然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