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始道又給他們每人各加了兩個葷菜,然後點了一盤滷菜,讓三個少年有些誠惶誠恐。
呂三昧拿著點選單起身,被燕維安輕輕按住肩膀,拿過她手裡的單子。
“我直接去廚房,你在這兒陪院長說說話吧。”
“哦好的,多謝啦。”
五人坐在桌邊,因為有個陌生姑娘在,三個少年有些尷尬和拘謹。
呂三昧心裡卻燃燒起了八卦之火,衝中間那個叫文遠的道:
“這位小哥哥,文有英和你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哦,你不用緊張,雖然我們是親戚,但奶奶輩的才親,現在也就比路人稍微熟悉一點,所以你不用擔心我會拉偏架。”
一聲“小哥哥”,叫得文遠心裡顫了顫。
他趕緊拱手道:“大小姐不必如此客氣。這事兒說來話長……”
原來,文遠也是文氏家裡的親戚,但隔得很遠,母親早早去世,只有一個父親,每天含辛茹苦地賺錢供他讀書。
文遠非常懂事,從小讀書成績也優異,同時還會趁著假期做一些短工,以貼補家用。
當初文家這個大家族裡,同一輩中考到鎮上書院的只有文遠和文有英兩個人,但兩人的書院水平不同。
文有英一家出於嫉妒,明裡暗裡對文遠父子倆進行排擠,文有英也仗著自己身形強壯,還會欺負文遠。
這一切,文遠都默默地忍了下來。
文有英的爺爺是族長,而現在的他還沒有反抗宗族的能力,所以他更加拼命地讀書。
只希望將來能夠考中進士,不論什麼官職,只要能夠帶著父親離開這兒就好。
呂三昧越聽,越覺得這故事有些耳熟。
哎,這個文遠不也是原本呂如雲養的魚嗎?
不過呂如雲下餌比較晚。
在原書的劇情裡,呂如雲因為燕維安認祖歸宗,跟著他一起去了京城發展生意,認識了一個落魄的寒門舉子。
因為聽到熟悉的鄉音,呂如雲才得知這個舉子的家在自己的隔壁村,而且成績非常優異,在她前世的世界裡,僅憑自己的真才實學就考中了榜眼。
雖然不是狀元有點遺憾,但呂如雲馬上與他進行交往,資助他最後的備考。
在他考中榜眼後,藉著將他引薦到太子麾下的機會,牢牢抱住了太子的大腿,讓太子欣賞到了她的“胸懷天下”。
這個舉子還以為這位老鄉姑娘是仰慕自己的才學,對她情根深種,後來才知道,自己只是她進入東宮的敲門磚。
舉子受了很重的情傷,但相比已經深深沉入無法自拔的燕維安,他果斷斬斷了這段孽緣,拒絕了太子讓他留京的安排,帶著老爹去了一個很遠的地方做縣令。
這個舉子就叫文遠。
呂三昧一邊回憶原書劇情,一邊聽文遠繼續講述他和文有英的糾葛。
最近,文遠的父親生了一場小病,但也因此無法出去做工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