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成了後世稱他為暴君的證據之一,但是從後來的事情來看。
正是這道長城阻擋了幾百年來匈奴的入侵。
不過自己現在倒是和秦始皇一樣了,活著的時候不被人認可,可能死了以後也要揹負著罵名了。
殊不知,蕭讓這有意無意的決定,正是成了澤被後世的壯舉。
.....
時間很快,影衛那邊就傳來了訊息。
果不其然,那些人正如先前商離南所料一樣。
乃是高句麗潛入涇國的細作。
只是不巧的很,他們尚未有所作用,就因為遇見蕭讓,讓這次潛伏行動化為泡影。
當然,蕭讓心裡明白,他們能夠派遣一批人,就會有第二批第三批的出現。
這還單單只是一個高句麗,不知道涇國境內還有多少他國奸細呢。
至於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沒人知道,因為影衛的密信裡面並沒有明確的說明。
並不是他們辦事不力,畢竟這在高句麗國內,應該是也只有上層才能知曉的事。
時間尚短,肯定不能馬上滲透進去。
但是用腳指頭去想也能知道,這麼做的原因,無非就是狼子野心,圖謀涇國罷了。
這些事情自古有之,歷史書上的故事蕭讓知道的不多,但是金兵滅宋,清兵入關,這些不都是塞外遊牧民族所為嗎?
加上先前與吐谷渾作戰,損失了老王爺蕭巋。
這讓蕭讓明白,想要安定,就必須足夠的強盛,有了足夠的實力,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一切。
現今國庫充盈,這自然也得益於自己提拔了楚錦航,這人確實有些能力。
還有就是之前的政策也是對的,取消宵禁,減少百姓稅賦。
這些才讓涇國有了前所未有的富足,雖說才短短几個月,但是效果顯著。
這日早朝,蕭讓下令,決議討伐高句麗。
大殿宣佈的討伐原因是,涇國身為大國,自然要替天行道,維護正義。
發了一紙告天下文,裡面說:“高句麗首領,徵責女子,擅造宮室,日增月益,止足無期,帷薄嬪嬙,有逾萬數,欺天造惡,祭鬼求恩,歌舞奢靡,酣醉宮闕,昏庸無比,無惡不作,輕信佞臣,殘害忠良....”
“屢屢滋擾我邊境,屢教不改,自己討打....活該有今天。”
蕭讓自然想不出這麼咬文嚼字的詞,都是出自薛道衡之手。
倒是最後那幾句,是他添上去的。
不過這些都是藉口罷了,畢竟自己連要討伐之人的名字都記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