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閒的時候,就躺著休息。
這點林北無所謂,一群老油條了,也不指望他們能改變他們的性格。
最讓他在意的,還是幕笙這個突然出現的東土人氏。
“幕笙為何能得到典獄長的賞識?”
小吳想了想,如實回答:“聽孫哥說,是幕笙曾在街頭賣藝,因為典獄長夫人喜歡聽幕笙吹簫,所以讓典獄長想辦法給幕笙一個差事。”
看林北思索的樣子,小吳疑心幕笙有問題,補充道:“當然,這些只是聽說的,真正的內幕是什麼,我也不清楚。”
“沒事了,你回去吧。”
聽小吳這麼說,倒是合理,典獄長的婦人他是知道的,喜歡聽曲,喜歡與音律有關的一切,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梨園。
幕笙的吹簫技藝並不差,被看上也合理。
只是...林北仍然懷疑,這個幕笙會不會是知道這些,然後故意去街上賣藝,然後被典獄長夫人碰見。
最近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人,搞得林北比較敏感。
林北先走了,自己現在還是通緝犯的身份,在獄牢待太久不合適。
小吳回到廚房,七個廚子瞬間圍了上去“頭兒問你什麼。”
小吳訥訥道:“問了一些他不在期間,廚房的日常。”
“就這啊,那沒事了。”幾人又都坐回各自休息的地方。
幾人商量道:
“頭兒現在是通緝犯,你們說,要不要和官府上報此事?”
“說的有理,如果被人知道頭兒找過我咱們,那咱們豈不是落了一個知情不報的罪名?”
“可通緝令上說‘頭兒是修士’萬一他知道是咱們舉報的,會不會魚死網破?”
“別吵了。”
這裡資歷最老的老孫道:“剛才的話都不要再說了,咱們既然認他當頭兒,就不能幹出這種背信棄義的事情。”
“好假...”
“這不是你的風格啊。”
幾個廚子相處多年,今天的老孫格外正義凜然,讓他們覺得陌生。
“想想東子,想想周波,想想那些和頭兒親近的人。”老孫嘆了一口氣,他後悔啊,自己沒有早點巴結上林北。
其他幾個廚子想了想,似乎老孫說的有那麼一點在理。
東子因為和頭兒站在同一陣營,收了一千兩的份子錢,婚事辦得熱熱鬧鬧,婚宴上大魚大肉應有盡有。
他們的親戚都在懷疑,東子是不是撿到了聚寶盆,不然,怎麼一下富起來了?
再說周波,別看他每天無比卑微地跟在林北身後,但人家現在可不一樣了。
林北救了鄧王爺的兒子、又和金光寺的和尚交好、聽說還是沐相未來的女婿。
而周波,外面傳聞,他是林北的好兄弟,其他人一聽,自然想著得和周波搞好關係,這樣才能接近林北。
最近找周波辦事的人是越來越多,甭管事情辦沒辦成,都是送了大量的禮,把幾個獄廚饞的呀。
而說到頭兒的身份——
能在皇城裡面晃悠這麼長的時間,才被官修發現修士的身份,想來頭兒的修為一定很高。
既然修為高,那一定是有用的,說不定陛下賞識,加上頭兒迷途知返,被封了大官。
那作為和林北一個廚房的好兄弟,正是成了那句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雞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