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歷史上一樣,這個歷史位面的种師中,也是被坑爹的趙宋朝廷給活生生坑死的。
原本召回了姚古和折可存兩支精銳部隊平定宋徽宗一黨發起的叛亂時,趙宋朝廷最應該做的就是命令從井陘進兵救援太原的种師中所部暫停前進,待西路軍平定了叛亂後再聯手北上,逼著金兵分頭迎戰互相減輕壓力,然而宋欽宗卻是既要裡子又要面子,什麼都不懂的下令逼迫种師中加快進兵,還一再警告种師中不得膽怯畏戰,必須儘快趕到太原戰場為太原守軍分擔壓力。
給趙宋朝廷賣了一輩子的命,習慣了服從趙宋朝廷的狗屁命令,所以即便明知道孤軍深入乃是兵家大忌,不得已之下,种師中還是隻能硬著頭皮率軍繼續前進,還因為金兵主動收縮戰線的緣故,成功的光復了壽陽和榆次等地,一度抵達距離太原只有二十里的石橋。
可惜種家軍的輝煌到此為止,主動收縮將種家軍誘入了伏擊圈後,金兵大將銀術突然率領伏兵左右殺出,迅速合圍了種家軍,還分兵切斷了种師中的糧道,种師中被迫率軍突圍,雖然在突圍戰中靠著神臂弓的優勢,先後三次殺敗攔路金兵,然而隨著糧食物資的迅速消耗,始終得不到休息計程車卒體力嚴重下降,種家軍仍然還是沒能突破金兵緊急佈置的第四道防線,被金兵徹底合圍在了殺熊嶺一帶。
最後,再次全力突圍又被金兵殺退後,糧草斷絕的種家軍迅速崩潰,士卒逃亡和投降的情況相當嚴重,無計可施的种師中只能是拼盡全力發起了最後一次衝鋒,結果僅有極少數殘兵敗將僥倖衝出金兵的包圍圈逃出生天(注意這點),种師中本人則與最後的百餘將士被金兵重重包圍,全軍覆沒,六十多歲的种師中還被殘暴狠毒的金兵亂刀分屍,犧牲得悽慘無比。
非常可氣的是,種家軍全軍覆沒的訊息傳回汴梁後,宋欽宗不僅沒有反思他的瞎指揮,相反還大吼大叫,認為種家兄弟是在故意吃敗仗讓他難堪——同樣是依令而行,憑什麼種家軍在趙九妹的指揮下能夠連戰連勝,幾次大敗金兵?為什麼剛到了他的手裡,馬上就能吃這麼大的敗仗?這不是讓天下人認為他宋欽宗遠遠不如趙九妹麼?
正因為如此,宋欽宗還斷然拒絕了給种師中追封爵位和諡號的奏請,黑著臉命令他老師耿南仲統領的樞密院儘快制訂救援太原的計劃,想盡全力解除太原之圍,讓天下人都知道大宋軍隊在他的率領下,同樣能夠打敗兇如虎猛如狼的金兵。
也就在這個時候,趙九妹奏請宋欽宗再封自己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的奏章,也透過良心未泯的東平新任知府權邦彥的渠道,光明正大的送到了汴梁城中,還馬上在良莠不齊的趙宋朝廷裡引發了巨大的轟動。
再接著,好幾個不怕死的文武官員還立即奏請宋欽宗同意趙九妹的主動請纓,至於原因也很簡單,汴梁保衛戰中,一度被金兵逼到了絕境的汴梁守軍,在趙九妹親自接管指揮權後,馬上就煥發出了高昂的戰鬥力,後面的幾仗越打越漂亮,戰果也越打越大,這一點已經充分證明了趙九妹的統兵能力,所以只要讓趙九妹再次接管軍隊,親自領兵去救太原,必然是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白時中、李邦彥和唐恪等宋欽宗親信當然是馬上站出來強烈駁斥這樣的荒謬言論,堅定指出汴梁保衛戰之所以能夠成功,全是因為宋欽宗在襄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趙九妹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根本就是微乎其微,甚至可以算是忽略不計,讓趙九妹率軍去解太原之圍,簡直就是驅羔羊去鬥猛虎,絕對沒有任何勝算!要想解救被金兵圍困的太原軍民,惟一的辦法就是延續大宋祖制,請宋欽宗在汴梁城裡發號司令,遙控千里之外的太原戰場。
做為一個剷除權奸、救出父皇的孝順兒子,宋欽宗當然是時刻不敢忘記趙宋祖訓,堅持要把兵權和軍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所以宋欽宗很快拍板定案道:“白卿和唐卿所言極是,之前能夠守住汴梁,全是因為李綱在離職前佈置有方,將士用命,與朕的九弟關係不大。九弟他毫無軍伍經驗,讓他領兵去救太原簡直就是形同兒戲,朕絕對不能拿萬千將士的性命弄險。”
言罷,對趙九妹猜忌到了極點的宋欽宗又立即轉移話題道:“對了,東平知府權邦彥奏報,九弟他目前藏身在梁山之上,不肯聽從朕的召喚返回汴梁,此事當如何是好?”
“陛下,派兵去把趙構抓回來!”李邦彥想都不想就說道:“陛下開恩赦免趙構,還許諾在他回京之後重封親王,趙構卻抗旨不遵,堅持滯留梁山匪巢,還膽大包天窺視兵權,勃勃野心昭然若揭,臣奏請陛下即刻調撥兵馬,踏平梁山,將趙構擒回汴梁治罪!”
白時中和唐恪等人趕緊附和,都認為應該馬上把趙九妹抓回來治罪,免得讓他在外面養虎遺患,宋欽宗聽了當然也十分心動。不過還好,趙九妹在汴梁保衛戰的表現成功騙得了不少朝廷官員的暗中支援,即便明知道宋欽宗不愛聽,吳敏和徐處仁等良知未泯的文武官員還是紛紛鼓起勇氣站出來,力勸宋欽宗念及手足之情,不要公然派遣軍隊去捕拿同父兄弟,最好以遣使勸說的辦法讓趙九妹回心轉意,自行返回汴梁向宋欽宗請罪。
不止如此,同樣在汴梁保衛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宇文虛中還主動出列,奏請道:“陛下,臣願持詔書去梁山濼對趙構曉以大義,勸說趙構自行返回汴梁請罪,而且擔保必成!”
“擔保必成?”宇文虛中的政敵唐恪馬上就冷笑出聲,說道:“宇文學士就這麼自信,如果不能成功怎麼辦?”
“情願領罪!”
宇文虛中回答得斬釘截鐵,恨宇文虛中恨得蛋疼的唐恪一聽當然大喜,又斷定趙九妹絕對不敢回來,所以為了除掉宇文虛中這個眼中釘肉中刺,唐恪馬上就向宋欽宗說道:“陛下,既然宇文學士如此自信,那就讓宇文學士去試上一試吧,倘若真能成功的話,陛下不僅馬上能與趙構手足相聚,朝廷也可以省去許多錢糧開支。”
言罷,唐恪還趕緊向自己的好友李邦彥使了一個眼色,李邦彥會意,明白唐恪是想乘機幹掉政敵,念在自己和唐恪的交情份上,便也開口說道:“陛下,既然宇文學士這麼有把握,那就不妨讓他一試,如果能夠成功當然最好,即便不成,再做圖謀也為時不晚。”
見自己的心腹親信都贊同讓宇文虛中去碰碰運氣,原本很想直接動手的宋欽宗便也改了主意,點頭同意了讓宇文虛中帶著詔書去梁山勸說趙九妹回京,宇文虛中趕緊唱諾,不過誰也沒有注意到的是,低頭領旨的時候,宇文虛中的嘴角上,突然浮現出了一絲神秘的笑意……
汴梁有方便快捷的水路可以直通梁山,手裡又拿著宋欽宗的狗屁聖旨,沿途關隘誰都不敢阻攔,宇文虛中當然很快乘船來到了梁山濼,又在濟州府尋得了嚮導帶路,十分順利的來到了梁山附近,與來往巡哨的赤旗軍將士取得了聯絡,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來意。
雖說交情平平,然而趙九妹和馬良等人都對宇文虛中印象相當不差,都很感激他當初力保鄭州,粉碎金兵切斷西軍增援道路的美夢,所以聽說是宇文虛中到來後,馬良和趙九妹這對狼狽為奸的搭檔便破天荒的一起親臨梁山碼頭,態度親熱的把宇文虛中請到赤旗軍的營地落座。而宇文虛中為了表明他沒有惡意,還特意讓他的隨從全部留在船上,孤身一人隨著趙九妹和馬良等人上山。
彼此都是熟人,大家都沒廢話,在簡陋的草房裡坐定後,宇文虛中直接了當的向趙九妹說道:“殿下,官家派我來這裡,是讓我來勸你回去的。”
聽到這話,趙九妹和馬良都忍不住嘴角微微一翹,宇文虛中則飛快說道:“不過請殿下放心,微臣之所以自告奮勇來請你回京,真正目的不是想用花言巧語騙你回去,而是來提醒你一定要沉住氣,千萬不能急著回京。還有,殿下你們還要做好離開梁山暫避風頭的準備,李邦彥和唐恪他們已經在慫恿官家直接出兵來抓你回去,只不過被微臣用計暫時穩住,沒有立即動手而已。”
說完了,宇文虛中又主動把那天朝會上發生的情況仔細告訴給了趙九妹知道,也坦然承認自己之所以自告奮勇主動請纓,只不過是想利用政敵急著把自己幹掉的心理,故意讓唐恪等人有機會抓住可以給自己治罪的把柄,誘使他們勸說宋欽宗暫緩直接用兵,也讓自己有機會來梁山向趙九妹發出警告,讓趙九妹做好應變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