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當然得來看一看宋欽宗這邊的情況了,李回所部竟然大半向趙九妹屈膝投降,這個訊息首先傳回了汴梁城中後,腦回路異於常人的宋欽宗和他的親信黨羽當然都是勃然大怒,宋欽宗還氣急敗壞的大罵這些宋軍將士是在叛國謀逆,命令宋廷頒佈詔書,追究這些膽敢倒戈追隨趙九妹抗金的宋軍將士家眷責任。
不過宋欽宗很快就改變了對這些宋軍將士的印象,原因是趙九妹故意讓金兵攔截的書信,還是有兩道成功的送到汴梁城中,輾轉呈遞到了宋欽宗面前,結果看到趙九妹自告奮勇要以大名府的一城之力牽制住金兵東路軍,正為局勢焦頭爛額的宋欽宗當然是大喜過望,突然發現趙九妹其實也挺可愛——最起碼拿出了實際行動幫自己分擔壓力。
很可惜,和趙九妹預料的一樣,宋欽宗雖然很清楚趙九妹全力牽制金兵是在替他分擔壓力,給他爭取時間糾正失誤,然而在白時中、李邦彥和唐恪等一幫忠貞臣子的勸說鼓動下,宋欽宗還是採取了一個更加神奇的應對策略——組織軍隊北上增援金兵,幫助金兵攻打大名府城,用趙九妹的腦袋換取金兵接受宋廷的求和。
不過還好,宋欽宗已經來不及實施如此骨骼清奇的戰術計劃了,甚至還沒等唐恪率領樞密院的官員決定抽調那些軍隊去給金兵打下手,大名府那邊就突然傳來了噩耗——完顏兄弟竟然放棄了攻打大名府城,帶著金兵主力改道西南,再次向著汴梁直接殺來。
聽到這個訊息,宋欽宗直接癱軟在了龍椅上,他的幾個心腹親信卻是大吼大叫,堅決認定金兵的這個戰術調整是大錯特錯,李邦彥更是破天荒的對金兵罵起了髒話,覺得金兵不打趙九妹改打宋欽宗簡直就是同室操戈,讓親者痛而仇者快。
最後,還是宋欽宗最先回過神來,大吼道:“都別吵了!快告訴朕,接下來該怎麼辦?!”
“陛下,只能是堅決求和了。”白時中立即說道:“臣下建議,應該立即再派使者前往金兵營地,拜見金人的兩位王子,明白告訴他們,只要他們答應議和,放棄攻打汴梁,不管什麼條件都可以商量!”
“那就趕緊去辦!”宋欽宗趕緊紅著眼睛大吼道:“十天之內,務必要與金兵取得聯絡,得到他們的準確答覆!否則的話,朕就換宰相!”
聽宋欽宗連換宰相的話都喊了出來,宋廷目前的兩個宰相白時中和李邦彥當然不敢有任何的怠慢,只能是趕緊使者攜帶國書,日夜兼程的北上來與金兵聯絡。結果也就在這個期間,被趙九妹釋放的李回,也在一隊宋軍輕騎的保護下,走另外一條道路趕回了汴梁,把趙九妹的奏章和要求帶回到宋欽宗的面前。
趙九妹的奏章內容沒有什麼營養,就是向宋欽宗如實稟報他麾下軍隊的目前情況,讓宋欽宗知道他的軍隊已經小有實力,勉強能夠對金兵形成一定的牽制效果,可是卻又無法與金兵正面抗衡,所以宋欽宗要想指望趙九妹增援汴梁,惟一的辦法就是趕緊給趙九妹補充糧草軍隊,同時對趙九妹適當放權。
趙九妹的書面奏章越是輕描淡寫,就越是讓宋欽宗左右為難,想對趙九妹放權吧,怕趙九妹乘機坐大,威脅到他的皇位;想不搭理趙九妹吧,又怕求和不成,金兵兵臨城下,到時候臨時抱佛腳去求趙九妹,既為時已晚,又得付出更大代價。進退維谷,左右為難,根本不知道如何選擇。
在這樣的背景下,李回又把已經有人開始勸說趙九妹乘機篡位的情況向宋欽宗如實稟報後,宋欽宗當然更是大驚失色,心驚肉跳,從來就不喜歡趙九妹的李邦彥則是暴跳如雷,大吼大叫道:“他敢!這個逆賊如果敢乘機篡位,天下人必然將他寢皮食肉,讓他死無葬身之地!”
“李相公,這一點你就別打腫臉充胖子了。”正宰相白時中破天荒沒有和李邦彥統一陣線,說道:“現在這個情況,他確實有乘機篡位的實力和機會。金兵正在向著汴梁殺來,陛下如果再次南巡,天下人必然大失所望,擅長騙取人心的趙構逆賊自然可以乘機篡位。陛下如果選擇堅守,那麼汴梁一旦城破,陛下遭遇不測,中原無主,手裡有兵又有糧的趙構逆賊,照樣可以藉助他的皇子身份合法合理的篡位登基。”
心裡同樣明白這個道理,李邦彥也只能是難得閉上他的臭嘴,宋欽宗卻是聲音顫抖,趕緊問道:“白卿家,那以你之見,朕當如何是好?”
“回稟陛下,最好的辦法是驅虎吞狼。”白時中答道:“下詔赦免趙構逆賊之前的一切過失,給他封一個可以統領軍隊的官職,也適當給他補充一些糧草軍隊,然後乘機逼著他出兵與金兵交戰,如此一來,金兵勝趙構逆賊自然無法威脅到陛下你的帝位,金兵敗則汴梁的危機可以不戰自解,僵持不下的話,陛下也可以乘機與金兵再提和議,結果無論如何都對陛下有利。”
這麼做局勢無論如何發展都對自己有利,宋欽宗聽了自然大為心動,那邊李邦彥則不服氣的說道:“如果趙構逆賊僥倖又贏了金兵,汴梁雖然度過危機,但是他的聲望更高,對陛下的威脅豈不是更大?”
“這個好辦,到時候給他一些封賞,然後收回他的兵權就是了。”
白時中馬上就回答,可是李邦彥卻喜歡鑽牛角尖,說道:“但是這個逆賊如果乘機謀反怎麼辦?有糧又有兵,還得一些被矇蔽的官員和刁民支援,他如果公然舉兵謀反,天下誰能是他的對手?”
白時中這次無法反駁李邦彥的無理取鬧了,性格善變寡斷的宋欽宗也因此再度舉棋不定,盤算了許久才說道:“那就再等一等,等等金兵那邊的答覆,說不定金兵這次會答應我們的求和,這樣事情就好辦了。”
很可惜,宋欽宗非但沒有等來金兵接受他求和的喜訊,相反還在第二天就收到了另外一個噩耗——金兵的西路軍分出偏師,利用宋軍根本毫無準備的機會,奔襲拿下了潼關這個咽喉重地,切斷了宋軍西軍勤王的道路。而與此同時,宋軍還在河東戰場上連戰連敗,金兵西路軍則勢如破竹,逼近了宋廷的黃河防線。
再緊接著,統領金兵東路軍的完顏宗望也向宋欽宗再次派去的求和使者給出答覆,說是他可以接受宋廷的求和,但前提條件是沿途宋軍放棄抵抗,為金兵提供糧草補給,等金兵到了汴梁城下,然後再親自和宋欽宗當面展開談判。
宋欽宗的腦回路就算發育得再不正常,當然也不敢答應完顏宗望這樣的條件,所以在別無選擇之下,宋欽宗反覆權衡了許久的利弊後,還是無可奈何的說道:“傳旨,赦免趙構逆賊之前的一切過失,賜還康王爵位,封他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准許他調動河北東西兩路的兵馬錢糧組建勤王軍隊,火速趕來汴梁勤王救駕!”
“陛下英明,只封趙構逆賊為河北兵馬大元帥,既可以驅虎吞狼,又不至於讓他權勢過大,導致尾大不掉。”白時中趕緊恭維,又問道:“陛下,那趙構逆賊請求讓他的家眷遷往南京,這點是否答應?”
“當然不能答應。”李邦彥馬上搶著說道:“只有把他的家眷控制在陛下手裡,這個逆賊才會投鼠忌器,不得不聽從陛下的詔書旨意。但如果把他的家眷送往了南京,南京那邊的地方官員又被他收買了的話,陛下還能如何制約於他?”
宋欽宗點頭,也認為應該把趙九妹的家眷控制在自己手裡,有氣無力的吩咐道:“快去擬旨,趕緊把聖旨和印綬給趙構那個逆賊送去吧。還有,封鄧州知州張叔夜為南道都總管,封河南知府王襄為西道都總管,封應天知府胡直孺為東道都總管,讓他們立即招募士卒組建勤王軍隊,火速趕來汴梁勤王救駕。”
白時中和李邦彥等人答應後,宋欽宗又趕緊補充了一句,道:“旨意上寫明,這三路兵馬必須由朝廷直接指揮,即便需要與趙構逆賊統領的河北兵馬協同作戰,也必須先徵得朕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