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程浩這個新老闆親自來參加錄音,他於情於理都得過來看著點兒。
雖然跟樸素玩在一起,但他可跟樸素不同,人情練達,言談舉止都讓人很舒服。
不過在聊到音樂方面,他還是不免有些落於俗套的見解。
這倒不一定真是他自己的見解,更像是為自己這些創作人的創作困境的一種辯護。
李程浩對此不置可否,又聽他說道:“不管怎麼說,在同一張專輯裡面,就算是迷你專輯,也儘可能風格統一一點,所以曲風相似其實是好事情。
“不過我覺得,這也得看你以後想要走什麼路線。有的人你看,他就唱情歌,幾十年了還是情歌王子,有的人什麼都做,但是什麼都不突出。我覺得找到一個‘點’還是很重要的!”
“那張老師覺得,我應該走哪條路線?”
不管對對方觀感怎麼樣,專業上面還是值得肯定的。
何況他身邊還有樸素這樣的大前輩,到時候說不定可以去找他尋求一些創作上的幫助。
李程浩倒也沒想真把自己變的全能,那樣太費神而且更可能的結果是全不能,之所以這樣還是廣撒網好撈魚,畢竟他現在除了演技上展現出了一定的靈性,其他方面並不會顯得很突出。
一個看起來全面的藝人,肯定是不如在某方面有突出特長的,給人印象深刻的。
“唔……”張亞棟打量了他一番,就笑道:“先看歌,看完了再說。”
李程浩也就沒有再追問,拿著三首歌的歌譜開始看,一邊看一邊小聲哼一下。
他現在有了一定的樂理知識基礎,再來看歌曲,自然跟普通人的角度是不一樣的。
起碼他能自己照著曲譜哼一下,然後來判斷好壞。
當然他還沒到能夠隨意評判好壞的層次,對於現在的音樂市場也沒多少了解,只能從自己的角度。
覺得旋律好聽就是好聽,不好聽就是不好聽,也就這麼回事兒。
有人老喜歡用現在作曲太難,因為好的和絃都已經被人用完了這種論調,來說明近幾年樂壇整體創新性下滑的原因所在,。
仔細一想,其實也並非沒有道理,因為這不只是華語樂壇的問題,是全世界都有的問題。
翻看一下近些年的B榜和十幾二十年前的B榜對比一下,這種反差會更強烈更突出。
是不是真的前人用盡後人沒得用不好說,但是現在的確只能在電音、嘻哈、雷鬼等小眾新潮的元素上做文章,似乎已經足以說明一些情況了。
就像是現在李勇眼前這三首歌,楊泰合說跟“主角”的曲風很像,在李程浩看來分明連旋律都很像,如果編曲不弄好的話,那說不定在聽眾聽起來,就成了一首歌套幾個模子了。
回頭看了眼張亞棟,李勇笑道:“這三首都做了編曲?”
“三首都定下來了,被你淘汰下來的那首,我們也會給別人去唱,所以編曲已經定了方向,這兩天也一直在做,等你選定了,我們再完善其中兩首就行了。”
李程浩點點頭,雖然他說得輕鬆,但這工作量可並不簡單,編曲的前期準備可能都得耗費一個多禮拜才能完成。
不過這事情肯定不是現在的張亞棟親力親為了,都是下面的人來做,他把控一個方向就行了。
“那就……這兩首吧……”
因為三首太過相似,李程浩乾脆憑感覺——實際上也就是看歌名,來選定了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