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滅掉吐博國,估計積攢下的道功就能兌換下一天賦。”
“也能到金丹之境……”
“只不過若滅吐博國,也不能滅的這麼快。”
白貴目光透過窗欞,看向刺史府外的雪域高原,心中暗道。
以他所作的準備,他不覺得滅吐博國是一件多麼難的事情。吐博國之所以難滅,就是因為佔據雪域高原,進可攻,退可守。
但他從接任劍南道按察使開始,就陸續在高原上練兵,以適應高原反應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再加上他這麼年派密間、探子前往吐博,對雪域高原上的地理條件已經摸得一清二楚。
滅吐博……,只是時間問題。
區別是三年滅,還是五年滅,還是更長時間,養寇自重。
……
回到刺史府沒幾天。
李白就給他刺史府投了名刺,名刺中還有他最近寫的文章,當先一篇就是給他寫的贈詩。
“此……詩,詩才尚可。”
“可入本候的刺史府,做一個幕僚,在本候行軍之時,寫詩寫文章……”
白貴呷了一口茶水,看了一眼李太白給他寫的詩,微微頷首道。
雖然詩詞比較肉麻一些,吹捧他的句子多些。
但寫的詩詞,妙手成文章。
一般人難以比擬。
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靈性。
“多謝白都護對劣徒的賞識。”
裴旻道謝。
“只不過劣徒的身份有問題,其祖被流放到了碎葉城,其父李客是遊俠,曾與我交好,一次行俠仗義的途中,誤殺了人,故此……逃到了蜀中。”
裴旻頓了一下,想了想,如實相告。
以白都護的權勢,很容易就能查到李白的籍貫和祖上的罪名,要是隱瞞不報,日後說不定就會有懲治。
另外他看白都護也招攬了不少遊俠兒,應該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故此才和盤托出。
“此事本候已經查明……”
“既然是行俠仗義的罪名……,也無大事,讓他入府為幕僚吧。”
白貴搖了搖頭,說道。
李太白一生都沒有參加科舉,就是因為祖上和他爹犯了事。在《唐六典》中規定:“刑家之子,工商殊不預。”意思是,罪人之子和商人之子是不能參加科舉。
而如果冒籍參加,查出就是死罪。
不過這種罪名也不難消去,結識有地位的權貴,輕而易舉就能消掉。
畢竟古代是人治。
裴旻點頭,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