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歧視鏈 (第1/2頁)

等藤野先生過來之後,齋夫也幫白貴引薦了一下他,這才知道他是東瀛人,名叫做八平治,來自關東的水戶,鼻樑上也和大多知識分子一樣帶著挺著眼鏡,是時務齋日語速成班的老師。

“藤野先生?”

白貴聽到這熟悉的稱呼,詫異了一下。

不過很快就轉為平靜了,這應該不是迅哥兒筆下的那個藤野先生。仙台的藤野先生可是學醫的,這時應該還是仙台醫學專門學校教書。

1870年,為了徵兵、徵稅、製作戶籍等的需要,東瀛明治天皇頒佈了《平民苗字容許令》,後來又在1875年,頒佈了《平民苗字必稱令》,規定讓所有東瀛人必須擁有姓氏。但文化不高的東瀛平民只能採取他們熟悉的名稱取名,所以東瀛姓氏多見川、田、山、野等的字眼。

藤野,顧名思義,就是有藤的野外。

這也是東營人的大姓,類似於趙錢孫李一樣。

至於日文速成班的教師是東瀛人,這沒有什麼奇怪的,正如現在大部分的西文講師,也是西洋人一樣。很少有哪個留洋回來的留學生回國後,會“墮落”僅成為一個外語講師。

此時東瀛也只是堪堪擠入了列強的行列,國內平民生活不見得比清廷治下的百姓生活的好,平民時餓死也是常有的事情。然而學會中文的東瀛人只需遠渡到清國,就能尋得一件不錯的日文講師差事,得到豐厚的報酬。

“白桑,很歡迎你來我的班上學習,我這裡有講義,你可以先借用學習。”

聽到白貴是新加入他們日文速成班的成員,藤野八平治也很是高興。每多一人,他獲得的報酬也就相應多上一些。

他的漢語說的不錯,可一字一頓,像是卡住了的磁帶,擁有著東瀛人特殊的發音,和粵省人說普通話一樣,一聽就能聽出來,字正腔圓,但就是古怪。

藤野八平治補了一句,“教材都是特殊定製的,是沒有多餘的”

“多謝藤野先生。”

他起身鞠躬道謝,師道重禮,不能因為他是東瀛人就有偏見。

很快,這一頓飯吃完。

白貴先去藤野八平治居住的東廊寓所,借了一套講義,厚厚的一本書,兩三寸厚,牛皮封面,教材扉頁上的出版社是寫的日文,應該是東瀛出版的教材。

他出了師範學堂,買上了幾件點心,再去了講堂耳房,尋了齋夫,將點心送給齋夫,道謝今日的一飯之恩。

齋夫也很高興,他將白貴引到西圃的宿舍,尋了件人少的宿舍。

宿舍是大通鋪,可能是幾人一間,也可能是幾十人一間。本來按例,白貴這種免除學費的學生,是會睡到人多的宿舍。但齋夫在看到白貴投桃報李,就徇了私情,動用他手上的權力,調到了一件上等的宿舍之中。

說是上等,也只是人少了一些,採光好了一些。想要住單間,那是不可能的!

“這裡面的學生也是日語速成班的,你和他們是同班,也好多請教學問。”

齋夫說道。

師範學堂分為致道齋、求志齋、學古齋、興藝齋、時務齋等數個齋,齋內有數個學科。和後世大學中以學院專業劃分類似。這種劃分方式起源於宋朝胡璦的分齋教學法,也叫蘇湖教法,被後世地方學院所沿用。

進入宿舍,裡面正有一十七八歲的少年半躺在床鋪上,翹著兩條腿,疊在圍欄上,手上捧著一本雜誌津津有味的看著。

齋夫和他說了幾句,他也下了床鋪,很熱情的和白貴打起了招呼。

“有勞指教!”

兩人相互作揖,也通報了姓名。

這十七八歲的少年叫做劉明達,家裡是秦省的富商,做生絲生意的,其父在南方包了桑園,專門運回來賣給吳氏紗廠。

最新小說: 天賜萌妃有點高冷 西遊:弟子成聖,神話大羅的我苟不住了 空間千億物資:大佬帶全村脫貧致富 仙,我成仙了 穿成惡毒後孃後我靠種田養崽洗白了 靈氣復甦:洪荒覺醒 清穿之嬌寵小福晉 變成喪屍後,我成了神! 我是天蓬 開拓者傳奇 什麼?那個冷宮棄妃是錦鯉傳人! 宿命:之無花果 我在末世送外賣 重生之戰神狂妃不好惹 封神:我紂王趕屍,被女媧曝光了 他赴你而來 神冥九耀 一切都是有緣由的 繁華若夢似曾安 古墓派簽到十年,出關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