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楚花落 > 第25章 知行齋論道上

第25章 知行齋論道上 (第2/2頁)

“這第一層便是心即理也。”洛西楚道。

杜雯心道:“何為心即理也?”

“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洛西楚道。“外部的具體事物或事物之間的聯絡並不會產生理,理是我們主觀對客觀事物或規律的認知,是我們心裡的想法,沒有心也就沒有理,天地萬物即吾心,吾心即天地萬物。”

洛西楚指著窗外的一盆花道:“杜老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杜老同歸於寂,杜老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杜老心外。”

杜雯心望著窗外若有所思,道:“人的倫理道德與天地間的規律完全無關,道德只與我的本心有關,我若真心喜歡、贊成的事,便是善,我真心憎惡、厭棄的事,就是惡,如此方為心即理也,老夫可否這樣理解小道友的意思?”

洛西楚道:“杜老通透。”

杜雯心繼續說道:“人心既存善知,所行必是善行,那這第二層境界方才是知行合一。”

洛西楚:“然也。”

“那這第三層境界是為何?”杜雯心問道。

“致良知。”洛西楚道,“所謂致良知,就是致吾心內在的良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悌,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一個人若知良知就可以自發而本能地知道什麼為是,什麼為非,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杜雯心揚天長嘆一聲,“若天下人皆能達致良知,做任何事都跟隨自己的良知而不以利益為出發點,那這世上便再無爾虞我詐,朝廷上便再無欺上瞞下,國與國之間也再無戰爭了。”

洛西楚苦笑道:“貧道以為達致良知是人生修行的頂峰,有善有惡意之動,為善去惡是格物,人生本就是一場苦修,真正能勘破者又有幾人,貧道以為國事民事還是應改善治理為妥。”

杜雯心道:“我大衛國貧民弱,內憂外患,老夫想聽聽小道友對現下時局有何看法?”

“貧道一介布衣,哪敢妄言朝政。”洛西楚道。

“小道友對人生領悟自成一派,隱隱有大家風範,今夜老夫與爾秉燭暢談,出得你嘴,入得我耳,天知地知,天下事皆於茶中論豈不快哉?”杜雯心道。

洛西楚淡淡一笑,端起茶杯一飲而盡,道:“我大衛軍隊華而不實,毫無戰力,以致番邦虎視眈眈,民間積貧,毫無財富,以致賦稅薄弱,國家貧困,朝廷機構設定不合理,朝局混亂。”

“我大衛國土廣闊,但軍隊素來戰力不強,四周強敵林立,所以只能多募兵員分兵駐守,以多來彌補戰力的不足。”杜雯心道,“大衛國土雖是廣袤,但山川河流較多,可用耕地農田不多,一遇天災,隨處可見流民,還談什麼賦稅,賦稅一旦無法徵收,則國庫空虛,改善民生更無從談起,長此以往也就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

洛西楚點頭道:“所以我大衛的憂患看似在外,實則在裡,便是在朝堂之上。”

杜雯心道:“朝中百官中雖無經世之才,但亦無大奸大惡之人,當今聖上心懷大志,一心想做中興之主盛世之君,誠然,老夫承認朝堂中肯定存在諸多問題,但為何小道友堅持認為朝局混亂才是問題的重點?”

洛西楚道:“敢問杜老,我大衛自開國以來,帝王之下有幾人?”

杜雯心道:“大衛自開國以來由宰相執掌六部四寺一院,算是文官中第一人,軍隊分北衙禁軍和南衙十六衛,北衙禁軍拱衛京師有都指揮使一人,南衙十六衛分駐全國有撫遠大將軍一人,算起來帝王之下應有三人,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皆是如此,小道友以為有何不妥?”

洛西楚道:“那麼貧道再問杜老,這三人若是治世能臣而且忠心耿耿,一心報國,必然是整日操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若是這三人慵懶無為怎麼辦?倘若這三人心生反骨,又當如何?”

杜雯心一時啞口無言,沉思片刻後說道:“皇上聖明,選這三人必經深思熟慮,考慮其才其心其德後方才給予其要職。”

洛西楚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錯,若皇上一時被人矇蔽所託非人怎麼辦?浮沉於官場面對各種利益誘惑誰又敢保證能一直秉承初心?即便如杜老所說,國之柱石其才其心其德皆為上上人選,敢問我衛朝大小政務諸事若皆要宰相過目,是否宰相每日處理政務的時間有三十六個時辰?”

杜雯心心有所感,一時間竟愣住了。

最新小說: 憨夫君寵妻蓄謀已久 娘子請自重,我要寫書了 太子妃兇猛,亂葬崗生娃 枕玉妝 再造大唐榮耀 暴君爹爹的團寵小奶包三歲半啦! 家兄李世民 開局成為傀儡皇帝,我啟用了召喚系統 三國:我可以編輯劇本 趙公子的女僕嬌妻 氣哭,團寵妹妹被七個爹爹雲養了 這江湖有點不對勁 大明贅婿:我喊老婆端洗腳水 詭案秘錄 我的老婆是執政官 殺手從絲 亮劍它歪樓 公子無暇朝心漾漾 遼東之虎 昭雪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