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這怎麼能不引發諸多人的共鳴?
戰爭對津門的影響其實也並非沒有,物價的波動就不說了,因為東三省任人魚肉,就在邊上看著的津門的有志青年們,自然引以為恥。
這時候《天龍》就進入了他們的視野中,其中對於喬峰這等大英雄的描述,還有那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以及喬峰率領丐幫抗擊外侮、抵禦遼軍的事蹟,無不令人看得熱血沸騰。
“大丈夫當如是!”
“若投誠,毋寧死!”
“彼輩犯我邊疆,侵我家園,過後還想施捨錢糧,便如養犬一般,馴化我等為其效力。莫非我等無骨焉,只能食其骨焉?”
“朝廷如何,想不想打、打不打,與我何干?我輩所守護的,不是那勞什子朝廷,而是這方養育我等、灌溉我等的家園,是我等背後的父母親人,是我等未來子孫。”
在這種年代裡,這種言論甚是對上了這些人的胃口。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霍家拳館也漸漸的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的目光,還有已經漸漸覺醒的人的注目,所以收徒也越來越多。
實際上有些人剛開始只是來找作者的,結果等到來霍家武館一看,原來作者還真是“武林高手”,於是霍家拳館弟子喜+1。
當然,因為後期的有些描述越來越露骨,李勇也招惹上了一些麻煩。
這其實也挺正常,就算是晚清的四大譴責小說,人家雖然抨擊時事,揭露社會現象,但也有所剋制。
而李勇這個,就已經不叫影射當局,只差點名道姓了。
不過也慶幸是在此時,各路思潮紛紛湧現,而且社會各界也多有反思的時候,只要不觸及到當局的底線,又或者被什麼人針對,也不會有人主動來找他這麼一個小人物的麻煩。
而且,他在這津門官面上,也不是沒有關係。
因為袁克文的原因,所以那位警局總辦趙秉鈞之後對於李勇多有關照。
袁克文雖然被叫去了直隸,直接被他老子親自管教,但他心思卻是很活的,一面識趣的給袁世凱那邊做著表面功夫,一邊暗地裡卻是在搞自己的事情。
尤其是這《天龍》在直隸居然也有小範圍的傳播,基本是那些衙內們的心頭好。
其實衙內們當中,也有不少有些憤青思想的,《天龍》自然對上了他們的胃口,也靠著這本書,袁克文甚至在這些衙內中間勾連出了一個“直隸幫”,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宣揚《天龍》這部小說。
這也使得在李勇看不到的地方,《天龍》的影響力也在逐步擴大。
而袁克文自然會吩咐趙秉鈞這邊,好好關照李勇。
趙秉鈞本來就不是什麼惡人,而且似這等能辦實事的人,心底裡總歸是有些追求的。
甚至,李勇還隱隱察覺,袁世凱此時已經有了某些心思。
這趙秉鈞,恐怕也是察覺到了這種心思,所以為了迎合袁世凱,當然也想要為此做些什麼。
像是《天龍》這樣抨擊朝廷的輿論攻勢,對他們有利,所以他們會保護。
若等將來他們真成了事兒,這《天龍》恐怕他們就會是第一個來取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