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門閥多以詩書傳世,主掌權勢,是透過知識而強化人才,然後透過人才掌控當世的權杖,代代相傳,營造一門為一閥之強勢。
雖然人口,田地,私兵,對世家門閥也很重要,特別是亂世,他們更需要這些東西來了掌控大權。
但是大明情況不一樣。
牧景掌控的大明疆域之中,對人才有渴望,雖然他對世家門閥也多有戒備,但是始終並沒有一棍子打死。
特別是州衙縣衙的中下層官吏,其實目前來說,還有百分之六七十都是來自各大世家門閥的。
這也是牧景迫不及待的進行科舉的原因,必須要讓寒門士子,活著沒有什麼跟腳的讀書人出頭,才能抗衡這一股勢力。
有了權勢,反而對人丁,豢養私兵,藏匿武器,這些行為看淡了很多,存在,但是可有可無。
當他們把賭注壓在了大明朝堂之上,對他們來說,那就是一榮俱榮,除非大明岌岌可危的情況之下,他們才會考慮跳下這艘船,不然他們都會緊靠著這一艘巨大的航母而生存。
所以建立戶籍司,統計天下人丁,重建全新的戶籍制度,世家門閥雖然也反對,但是並沒有那種闊出去的反對,就是能反對就反對,反對不了也不會拼命的那種。
最壞的打算,如果牧景真的要動真格了,那麼就多多的配合起來而已。
這樣一來,雖然地方根基有些傷損,可對於家族的傳承,反而沒有太大的壞處,相對而言,他們還能集中主力在科舉上創造更大的優勢。
但是相對於鄉紳豪族這個階層的家族而言,那就是滅頂之災。
鄉紳豪族一般都是的那些從官位上退下來了人,回到了家鄉,然後再加上形成威望,漸漸的開始的吞噬周圍的土地,豢養打手,霸道一方。
一般的鄉紳豪族,都是以各縣的影響力為主,很少有豪族能延伸到全州的影響力,但是影響力不高,可根基很深。
因為他們佔據人口和土地,不管是哪一任的縣令,想要治理地方,都要依靠一下當地的鄉紳豪族。
有些能力出眾的縣令,倒是能治理豪族,有些能力不是很強的,反而會被鄉紳豪族給反壓制。
可在當世而言,鄉紳豪族是地方的根基,不管怎麼樣,都繞不開他們,他們就好像是一股大勢,如果團結的鬧起來了,就連朝廷也要忌憚三分。
牧景在這時候,要清點人丁,重建戶籍制度,雖然沒有牽涉土地,但是等於去掉他們的一個生存之臂膀。
反對是必然的。
可如今鬧的沸沸揚揚,牧景連大軍都開始調動起來了,這些鄉紳豪族的代表人物,反而有些畏懼了。
各縣的鄉紳,甚至各州有影響力的豪族家主,都紛紛的湊在一起,想要商量一個對策。
但是不管怎麼商量,明著對抗朝廷,還是沒有人敢做。
畢竟牧景的聲勢太威猛了,牧景建大明的時間很短,但是他主政西南的時間已經不斷了,也算是有了根基。
特別是牧景建立農部,在農業上擴大優勢,開墾良田,安置的百姓,給予了很多百姓,甚至是豪族下面的那些佃戶,很多的幫助。
這時候民心所向,這些豪族要是敢有動亂,不需要調動大軍,哪怕是當地的六扇門,都能對付他們了。
所以這時候,他們更多商量的是,如何躲避這一場禍患,儘可能的把清點人口的傷害減到最低。
“人,是藏不住的!”
“我認為主動交出去一部分,最少能爭取一個主動權!”
“政事堂不也下了告示那,主動清點人丁,在縣衙補上名冊的,可以不追究嗎?”
“你們就相信朝廷!”
“不相信朝廷,難道要和朝廷魚死網破嗎?”
“若是同心同德,倒是有機會和朝廷一較高低,但是不少家族好像都已經向著朝廷給靠攏了,就怕朝廷逐一擊破,到時候我們就是的抄家滅族的命運!”
“如今朝廷大推行商之策,的確有些家族已經開始放棄一些田地,然後組建工坊,倒是也賺了不少!”
“所以啊,我們想要和朝廷對抗,如何有優勢啊!”
“陛下雄才偉略,他想要做的事情,又有幾個人能擋得住,連左相大人想要勸諫,都被逐出了朝堂!”
“這是暴政啊!”
“不管是暴政,還是良政,如今清查人口,就是勢在必行的政策了,我聽聞戶籍司已經開始全力對南州,汝州,夏州,湘州,武州都進行戶籍調查,徹查各大豪族的藏匿的人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