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經濟,一支都是銅本位,以銅錢為流通貨幣。
朝廷是不允許民間鑄幣的,所以一直以來,用的都是朝廷發行的五銖錢,貴重交易可以用金餅來代替,金子始終是最高貨幣,但是存量太少,工藝不足,只能算是一種底蘊來震懾而已。
但是自從雒陽之亂,朝廷無力顧及整個天下,天下諸侯紛紛崛起,領一方軍政,握軍權,掌政務,自然而然的就涉及了一個鑄幣的問題。
長安是最先打破這個問題的。
董卓找到的銅礦其實不多,可是為了追求高產量的銅錢,他有些偷工減料,按照五銖錢的模式,鑄造了小一號的銅錢,也就是現在關中地區的小錢。
這種小錢流通量過於大,倒是關中通貨膨脹,已經是不值錢了。
同時,小錢也開始流入漢中。
在它流入漢中開始,就已經被牧景盯上了,牧景自然不允許小錢流通在漢中,這樣會摧毀漢中的經濟系統。
但是漢中有沒有足夠的銅幣抵抗這種小錢。
所以牧景才想起了鑄幣。
前前後後明侯府在這事情上投入了很多,尋找銅礦就是最大的問題,漢中有不少銅礦,但是都是被一些鄉紳豪族掌控,為此明侯府可是付出了不少,才把這些銅礦拿下來。
另外為了鑄造出更精緻的銅錢,從提純工藝開始,明侯府一直在找鑄幣工匠,從雒陽搶,從關中挖,幾經辛苦,才算是把這大漢通寶給鑄造出來了。
擔任貨幣存在的意思是等價物品,最重要的是得到百姓的認同。
明侯府沒有朝廷那般大的號令,一句話說增貨幣就增貨幣,這需要一步步來,一步步的代替如今所使用的錢幣。
牧景計劃之中的第一步,造勢。
他必須要把這個勢頭打出來,最有用的方法,自然是從商賈入手。
劉勁開始接見各方商賈,通傳明侯府的詔令——明侯府將會出手整頓目前漢中,武都,南陽的貨幣流通,從明年開始,明侯府將會不認同市面上所有的貨幣,非明侯府發行的大漢通寶而不得流行市場,違者以忤逆罪處決。
這詔令頓時驚起四方風波。
“明侯府要整頓貨幣!”
“之前我們用來結算的,可是長安小錢啊,這萬一不認,該當如何是好?”
“誰說不是,我們也好不了多少,我們用的五銖錢乃是汝南鑄造的,要是明侯府不認,豈不是扣下我們將會運回去的物品!”
“明侯大人這是想做什麼?”
“什麼是大漢通寶?”
“我就沒見過這種貨幣!”
“貿貿然的改變貨幣交易,難道他就不怕引起大亂嗎?”
“我看著明侯大人是鐵了心要變了,諸位還是小心!”
“現在都交易了一半了,我們的錢幣難道就不作數了嗎?”
“不行,必須要讓明侯府有一個交代!”
“難不成明侯想要吃掉我們的貨物!”
“不要亂想,明侯大人乃是很重視商譽的,他如此做了,其不等於把我們都趕出去漢中去!”
“……”
無數的商賈心中忐忑不安。
如今的漢中,商業大興,因為有牧景這個對商賈十分抬舉的當家人在,不少商賈都願意來漢中做生意,而且這裡的地理位置本來承上啟下。
南鄭就有幾個大市集,東市,西市,加上明侯府門前,漢水碼頭上的漢水市集,積聚了天南地北,無數的商賈在這裡交易。
這年頭可沒有紙幣的,而金餅少有,大部分用來交易的,都是銅錢,有時候這些商戶組成商隊出門都是帶著一車銅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