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就做,奇計於是來向教授告別。
教授是州學的最高長官,相當於校長。
和科舉日益完善的明、清相比,宋代科舉雖然普遍實行彌封制度,但距離完善還差的遠,更沒有相應完善的各級學府制度。
“出遊?”教授對奇計的選擇很不解。
在他看來,儘管科舉取消,但讀書人入仕的道途並沒有斷絕,只要考到太學,有的是機會,甚至比科舉更保險。
畢竟考進士的時候,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意外,而學校的日常,大家都看在眼裡。
“是的,教授,學生出生至進入書院,未曾出過自家十里範圍。進入書院後,又潛心求學,一路考入縣學、州學,對大宋的瞭解僅限於夫子所言,對這鄆州無一絲瞭解,長此以往,就算入仕為官,又如何為陛下分憂?”奇計說著自己的理由。
“所以,學生想趁著年紀還小,家鄉周圍轉轉,熟悉一下我大宋的風貌,為將來出仕做準備。”
“難怪人言祝豹少年老成,你小小年紀,就已經想到入仕之後的事,實屬不易。老夫培養了無數學生,在你這個年紀有這種想法的,委實不多。”老教授感慨道,“他們腦子裡念念不忘的,是如何考過州試,入汴京考進士,其餘之事從來不關心。”
“待他們入仕後才會發現,很多事都要從頭學起。官,不是那麼好當的。”
“教授,是好官不是那麼好當的。”奇計說道。
“不錯,好官才不易當。按說你有這種覺悟,老夫本不該阻止,但近年來世道不寧,強梁佔山為王、入水為寇,旅途不寧,你小小年紀,未免太不安全了。”老夫子斟酌著道。
“教授,您看我真的像十三歲的孩子嗎?”奇計問道。
初來此方世界,奇計是個瘦弱的孩子,五年下來,實力恢復,沒有繼承祝家的粗獷,而是符合一個讀書人的風采。
一米七左右,雖然不算高,但他還在長身體——這不是習武能改變的。這個身高,已經不算矮了,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像梁山好漢那樣的彪形大漢。即便是梁山,也有宋江、王英這樣的小矮個。
體型勻稱,穿著一襲儒袍,神采奕奕,好一個富貴人家少年郎的形象。
只看外表,誰也猜不出此是出身鄉村土豪之家。
“也是,你想去就去吧,但還是要多注意安全,如今強梁們未必會把士子放在心上了。”老夫子叮囑道。
“對了,你要去多久,如果時間太久無法參加考試的話,你上舍生的資格就要被取消了。”
王安石變法的時候,弄出了一個“三舍法”,即把太學生分為上舍、內舍和外舍,上舍成績考核優異的,可以免試授官,賜進士及第。
當時這種免試授官只是少數,今年取消科舉,就完全按照這種方法選拔官員了。
所以上舍生的名額是珍貴的,州學的上舍生,可以直接參加辟雍的考試,而無需在州里先考一次。
“學生也不知,不過無所謂了,即便錯過考試被降等,下次再考回來就是。”奇計笑道。
“你倒是很有自信,那老夫就不勸你了,自去便是。”老夫子說道。
不是他好說話,而是奇計確實只有十三歲,錯過一兩年時間也沒什麼,反而會沉澱下來,厚積薄發,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