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計是把“未來”透漏給祝氏父子是有其用意的,不讓他們緊張起來,照這麼發展下去,怕是要走上原本的老路。
資本原始積累時期是最為血腥的,祝家一路走到這個地步,也是踏著別人的屍骨上來的。
對此奇計不想多說什麼,這種事他已經習慣,而且他還享受著這種成果。
鄉下豪強,在自己的地盤上飛揚跋扈、胡作非為是常態,但奇計不希望祝家繼續這麼下去。
否則到最後免不了成為梁山眼中釘、肉中刺,落得莊破身亡的下場。
如果奇計不是出身祝家莊,根本不會管這些。
屁股決定腦袋,亙古不變的真理。
所以他希望祝家莊收斂一下,待以後自己發達了,祝家把祝家莊的人轉移出去,待平定梁山之時再殺回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誰讓系統非得讓在梁山聚義之後再去平定!
所以奇計才會嚇唬祝氏父子,讓他們安分點。
……
一覺醒來,天剛矇矇亮——這是奇計的習慣了。
兩年的遊學,奇計就連睡覺都得警惕著,不敢深入睡眠,就是擔心在睡夢中出了問題。
夜間投宿遇到黑店、遭到賊人偷襲的事,也不只遇見過一兩次。
好在他是神通境武者,並不需要太過休息。
不需要是沒錯,但神經卻一直緊繃,片刻不得閒。
一張一弛,方為王道。
回了家,奇計才真的放鬆下來,這一晚睡得十分香甜。
拿了本《孟子》,奇計出門準備讀書。
都已經會背了,帶著書也只是習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讀儒家經典,能增長浩然之氣,促進神識之力的增長,這才是奇計堅持下來的理由。
而且,讀書還能磨練心性。
道經、佛經有的效果,沒理由儒家經典做不到。
……
公孫丑問曰:“夫子當路於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
孟子曰:“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
“敢問夫子惡乎長?”
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
……
以正常的聲音,奇計一邊誦讀,一邊在莊內踱步。
昨日回來已晚,還未好好看這新家呢!
晨霧之中有一種朦朧美感,但若真在白日,卻又未必了。祝家大院,完全是以堡壘形態打造,不重景緻而偏向防禦。
無意間就來到東跨院。
天已微亮,遠遠的,奇計就看見一高一矮兩個身影在校場內練功。
矮的且不說,高的那個,一杆齊眉棍,被舞得虎虎生風。
奇計如今也算是武道大家了,看得出這尋常簡單的招式,卻隱藏著無數殺招,威力卻大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