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華歆有此想法,實在是這個時代,讓他們這些士子無所適從。
他想要忠於朝廷,但天子為西涼軍閥所挾,萬事不能做主;想不負太傅拔擢之恩,然太傅已被地方諸侯逼死;想牧守一方,造福百姓,卻又為當地大族掣肘。
所以他已經沒理由去抗爭了。
歷史上孫策打來的時候,華歆主動投降。到孫權時代,曹操迎奉天子,徵辟華歆,讓他看到了希望,所以主動勸服了孫權,北上歸曹。
華歆能主動投降孫策,並不意味著會投降奇計。
孫策帶兵進入江東時,兵微將寡,卻在與劉繇、王朗、嚴白虎等人在戰鬥中迅速壯大橫掃三郡,華歆自知不敵,豫章大族也覺得擋不住,所以才會投降。
至於奇計,出了荊州,哪個知道你劉琨是誰!
……
“諸君,如今荊州來襲,數萬大軍入豫章,若是沒有意外,宜春已不復存在。何去何從,還請諸位拿出個辦法來。”環視一圈眾人,華歆開口道。
華歆此話一出,原本安靜的太守府大堂立即紛亂起來,議論聲不斷。
“府君,您主掌本郡軍政,外敵進犯,理應由您禦敵才是。”終於有個老者說話了。
“現在知道我是這一郡之長了,之前都幹什麼去了!”華歆心裡暗罵,口中卻說道,“本官自知能力不足,這兩年兵卒懈怠,疏於訓練,府庫糧草不足,兵甲不利,不是敵人對手,還是等來敵殺到,大家降了吧,也不失於一場富貴。”
“府君何處此言?”有人立即大義凜然道,“府君為一郡之首,保境安民是職責所在,豈能在賊寇尚未到來時,就說此喪氣話?傳出去後,士卒還怎麼作戰?”
“是啊,府君,只要我等上下一心,必能將敵人趕出豫章。”有人接著道。
“沒錯,士卒疏於訓練,我們可以立即整軍備戰,各家子弟、奴僕都能上戰場;糧草不足,各家可以拿出家族的庫存;兵甲不利,也還有時間立即打造……府君緣何放棄?”
“對,只要我們上下一心,何愁不能擊敗敵人。”
……
華歆面帶微笑,看著這些人說著“豪言壯語”,內心嘲諷不已。
這些人說的好聽,但真到了出力的時候,不知道有幾個會豪爽的拿出來。
但這,跟他沒關係了。
“諸君有信心擊潰來犯之敵,本官十分欣慰。”待眾人平復下來,華歆十分“欣慰”的道,“諸君皆是人傑,能力不凡,相信一定能成功擊潰來犯之敵。”
“本官才疏學淺,就不參與了,一應應敵之事,由都尉負責,郡丞負責物資調撥,本官會為諸君搖旗吶喊,備好酒席為諸位慶功,也會向朝廷為諸位請功。”
這話讓現場冷靜下來,眾人看著華歆,沒想到他會這麼做。
是,這兩年我們是做的不地道,但你不能不地道啊,賊軍都要殺來了,你居然撂挑子?這些年你儒家典籍讀到哪裡去了?
但他們還能怎樣,華歆都把一切都放權給他們了,總不能逼著他上前線吧?若是關鍵時候他背刺一刀,自己一方能落得了好?
華歆冷笑:我就是想看你們想要卻無可奈何的樣子,這樣你們也能體會到我這兩年的無奈了。
若非大漢失勢,天子蒙難,區區幾個郡中小族,豈敢對太守齜牙?
你們願意攬權,那就都給你,看你們最後能落得了什麼好?
這就是華歆的應對之策了,非暴力不合作,你們愛咋咋地,反正無論誰勝了,最後自己都沒什麼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