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如果你有特長的話另說,只要被看中,就算不達標也能被選上。
這個特長,是以奇計的意見為主。三天的招兵,他一直在現場看著。
讀過書、識字多的,射箭準的,力氣大的,騎術好的,投擲準的,精於術數的,身手靈活的……
這樣的人,奇計招了十幾個,杜三他們都不知道是什麼標準。
不過對他們來說無所謂,只要有人了就行。
原本計劃的三天募兵計劃,因為未到達三百人的目標,奇計又增加了一天,準備招夠三百人為止。
這天是杜三守家,侯永陪著奇計在軍營處招募人手。
時近中午,一輛馬車進入襄陽城。
中年大漢才一入城,就聽見大街上有人議論紛紛,談論的全都是縣兵招募的事。略微打聽,就知道了個大概。
初臨貴地,餘財不多,想要快些找個營生,似乎去縣兵應募是個不錯的選擇。
和在宛城不同,在那裡當兵,是要上戰場的,而襄陽,縣兵才被孫堅帶走,就算重新成軍,也是以守城為主,南郡沒有動亂,自然無需作戰,還是比較安全的。
襄陽本地人參軍意願不強,而已以自己的實力,投軍之後,刨除那些大家子弟佔據的位置,至少當個百人將不成問題,縣兵俸祿上漲,養家勉強也夠了。
而帶來的那些錢財,可以省下來給孩子看病。
這麼想著,中年大漢的行動快了許多,打聽到逆旅的所在,將妻兒暫且安置之後,匆匆趕往軍營招募點。
已至寅時,招了三百多人的奇計,正準備吩咐侯永結束招募,突然看見一個行色匆匆的大漢趕來。
想了想,便沒有開口。
侯永見上官沒有吩咐,就繼續進行下去。
“請問,可還要招募軍士?”人雖然高大魁梧,但語氣很輕,把自己擺在低處。
人到中年,歷經生活,早已磨平了稜角。
一切為了養家餬口,為了挑起家庭的重擔。
否則,劉表當初為何要拋下三個孩子,穿越危險的戰地,遠赴洛陽應徵。
“招是要招的,不過你,似乎年齡大了點,有四十了吧?”侯永看著大漢道。
“還差兩年,年紀大了一定不行嗎?”大漢飽含期待的問道。
“也不一定不行,”侯永打量著他,“你有什麼特長嗎?就是比別人強的地方。”
“我弓箭還行,不知道算不算?”大漢想了想道。
“當然,我們最缺的就是精於射箭的軍士了。”侯永有些驚喜,他可是知道自家縣尉的喜好,回頭對一個軍士道,“準備弓箭。”
“你叫什麼名字,哪裡人?”他看著大漢,示意吏員記錄。
“我教黃忠,南陽人氏,今日剛到此地,生活尚無著落,便來投軍了。”大漢,也就是黃忠說道。
“黃忠?”一旁的奇計聞聲看了過來,“要不要運氣這麼好?都準備收尾了,竟然來了條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