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丘群山綿延壯闊數千裡,位於徐國以北,隸屬徐國。
版圖雖說劃歸在徐國,實則是一個三不管地域。它北對大楚王朝,右側為東秦帝國,看上去貌似三國屏障之地,實則算是三國的邊角旮旯。遠離各大都城不說,更是群山連綿幾無平原,山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自古以來都被視為窮山惡水,神嫌鬼棄。
只不過山高水長,總有萬物生長。
萬丘山區固然是艱險難存,但總有人若為自由故……好吧,犯了事的,躲戰亂的,無所事事的,妄想淘金的,當然,也有喜歡跑地圖開荒的……。
總之,只要有水有空氣,氣候不像南北極啥的,人類總能生存並繁衍,無數年下來,形成了特有的棲居地。
話說萬丘群山如果不是其間太多天險溝壑,無法形成有效的交通網路。這是一個無法被掌控的數千裡遼闊的區域!它迄今為止沒有出現過統一的政權,否則萬丘群山早就成為了一個國度。
群山之中各個棲居地或村或鎮或縣,極少有相鄰,大多隔了幾座山甚或十幾座山,你以為隔了幾座山算相鄰?
一個青壯年在無負重的情況下要想翻越一座大山,如果是經常打獵採藥的大山,熟門熟路的估摸需要四個時辰。要是那些沒有去過的大山,你運氣好一天到晚累死累活的或許能看到在山的那頭有沒有藍精靈。
要是運氣不好,那就是可憐山中成枯骨。
好吧,說錯了,能留下骨頭的其實算運氣不錯了。
其實交通的極度不便不算大事,在山溝裡繞行七轉八轉的總能看到山的那頭海的那頭,所需無非是時間罷了。
真正讓人畏步的是那些猛虎豺狼蛇蟲毒障,再加上窮山惡水出刁民,天災戰亂出強盜的,出行自然變得艱難無比。
可是,人走是要走出去的,於是大家首選就是抱團。在遍佈綿綿大山之間的各個村鎮邑里,自發形成了各種武裝勢力。再加上一些嘯聚山頭的強盜窩,流匪之類,整個的萬丘群山那叫一個錯綜複雜。
混跡其中的你如果想死在床上,全靠胳膊粗。
謝家堡就是屬於胳膊粗的那一類。當然,它不光胳膊粗,大腿也夠粗。在謝家堡方圓三百里之內,都算是它的勢力地盤,雖然沒有官方蓋章,但人家胳膊粗啊,說是撈汁的地盤撈汁做主,你能咋滴。
別小看這三百里,這其中包含了三個村,一個鎮。總固定人口大約五萬,這個數值不大,撐不起謝家堡在外的赫赫威名,讓謝家堡威名遠揚的是它下轄的一個鎮:“商鎮“。顧名思義,簡單粗暴,就是一個商業鎮。
只要人想活的稍微滋潤那麼一點點,在深山老林裡的自給自足是遠遠不夠的。走郎販貨的商業行為必不可少,於是自然的形成了各類大大小小的市集賣場。
商鎮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中常住人口兩萬多,而流動人口超過十萬!是名副其實的方圓千里第一市集。話說能讓一個偌大的市集在亂糟糟的萬丘群山之中生存下去,靠什麼?
唯胳膊粗爾!
謝家堡看名字就知道是屬於家族傳承勢力,謝家自百多年前徐國分裂之戰後舉族遷移至此。據說謝家迄今已經延綿千年來,底蘊極其深厚。只可惜百多年前的分裂之戰讓謝家元氣大傷,只能遠走群山,以求生養生息。
百年前率領家族的那位謝家長輩,當時也是身居軍中高位。當然,具體是何高位卻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了,只知道此人武力過人,家族小輩皆是家傳淵源,無論男女都是自小習武,戰力遠超常人。而其麾下更有猛士悍卒上百,個個都是久經沙場以一擋十的好手。
百多年前的謝家莆一進入萬丘群山便如猛龍入海,橫掃了周邊大大小小的烏合勢力。後在原商鎮的地址上建立了謝家堡,並致力於發展商業,建立鏢局,錢莊等,為各地遊商保駕護航。
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商鎮終成氣候。於是謝家堡隨後就搬離商鎮,在東北方的穿雲山上新建了謝家堡,而商鎮,便在穿雲山腳下。
穿雲山上的謝家堡又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壯大,謝家直系旁系(娶進以及外嫁)各類親屬人員約六百餘人,門客後人(麾下故舊)上千人,再加上奴僕雜役長工僱工等等,整個謝家堡常住超過兩千人!
整座穿雲山遠遠望去像是戴了個帽子。
帽尖是謝家堡核心區域,包括各類功能性辦事區域以及祠堂,直系居住區域等。帽中則是繞山而建的旁系及門客後人居住區。帽簷就是穿雲山的山腰了,居住的除了雜役僱工,還有一些附庸謝家堡生存的其他人員。
自山腳到謝家堡核心區域,只有一條山道。而這條寬只有一丈的山道共有哨卡八個,而哨卡所在山路寬卻只有三尺,真正的一夫當關的所在。如要上山,需要過這八關。
而除了這八關,走到山腰之後,路的兩邊都是院落人家,那是人民戰爭的海洋啊!
沒有人能在不被允許的情況下踏入謝家堡核心大堂,不管是明攻還是暗潛。
是夜,三更時分。
商鎮上晚間的生活其實極其豐富的。雖然這是在深山之中,但商鎮做為萬丘群山對外視窗之一,接待來無數四方來客的商業重鎮還是蠻繁華的。
嗯,一個開放對外的商業重鎮,大寶劍也是標配!
於是深夜還在各種流連的人真心不少,然後這群大寶劍前或者後的人們突然就看到帽子亮了。
穿雲山的帽子突然就亮了,自上而下,全部都亮起來了!
此時在謝家堡前廳議事堂,燈火通明。謝長庚佇立如山,濃眉緊鎖,沉聲喝道:“分派下去,下圍戒嚴,上圍挨家搜尋,不要急,慢慢來。”
只要捱到天亮,不管是什麼牛鬼蛇神都無處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