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要比樣板挖得淺一些,龜背要比樣板大一些。
而後,進入細加工,用刨子平整背板的裡面使其平整,刨平後再將上部粘相處刨去一些。
然後,根據背板樣板修周邊,須注意上部、中部和最寬處三個部位。
修腹腔時要用圓口鑿,將粗挖後的外表修鑿光潔,還要到達光潔對稱,背脊必須在中線上,正直而不歪斜,中線兩那麼的孤面也要均勻對稱。
背板的厚度各部位要求不同,最厚處在底部往上10厘米處的中間及其鄰近,應為6. 5厘米,其它背脊處和鄰近左右區域為2厘米,腹腔上端、四周邊框以1. 5厘米為宜。
背板的上部為琴頸,上端鋸出與琴頭膠合的榫頭。
腹腔的大小和背板的厚薄對琵琶的發音有很大關係。
第二步,製作琵琶面板。
琵琶的面板是用梧桐木製作的,最好取材於粗大原木的近根部和中部,年輪寬度在1. 5厘米左右。
按照音響要求,外弦高音區域性要求較硬木材,內弦低音要求較軟木材,可選用兩、三塊材質不同的板料拼合起來。
將選好的長61. 5厘米,寬31厘米、厚0. 9厘米的桐木板料兩面刨光。
面板上端最薄,厚0. 4厘米——0. 5厘米,最寬處兩側要厚0. 6厘米,中央部位最厚0. 65厘米,底端0. 55厘米。
面板厚度並非一成不變,要看桐木的軟硬情況而定,製作時一般上部略薄,下部略厚,四周薄、中間厚,與背板鑲合時可以略厚。
然後,再逐漸加工去薄。
音梁和音柱用桐木製作上音梁厚0.4厘米,寬1. 4厘米,下音梁厚0. 4厘米、寬1. 5厘米,三個音柱厚1厘米、寬1. 4厘米。
兩音粱的長度和三個音柱的高度要據腹腔的寬度和深度而定。
安置音粱,音柱、膠粘面板。
先在背板腹腔的四周邊框上開出子口,子口又分內外子口,外子口與面板的周緣相膠,與面板在同一平面上,內子口低於外子口,與面板反面周緣相膠。
裝音梁要在內子口上鑿出凹槽,其位置是:上樑距底部39厘米、下樑距底部20厘米。
透過試裝確定其長度,再試三個音柱的高度,待試裝適宜後,在音柱的上下兩端、音梁兩端和內子口的四個槽內塗膠粘牢。
將面板周緣修削成與背板外子口內緣相吻合,以嵌入後無縫隙為度。
膠粘時背板內外子口,音粱外表塗魚膠,將面板周緣和背板塗膠部位烘熱,使膠接嚴密,牢固。
第三步,製作琵琶頭。
琵琶頭的式樣為骨花頭,製作時,要按側面的厚度將選好的木料刨光,用刻刀劃出輪廓圖樣,鋸出粗坯、經開弦槽、鑽絃軸L、雕刻和鑲嵌,並在弦槽下端開出與琴頸上端交接的櫸口,接合面要配至吻合,最後用魚膠將其膠合牢固。
絃軸孔的錐度為1: 13,大眼直徑1. 25厘米,小眼直徑0. 95厘米,孔長4厘米。
傳統為先鑽直徑0. 6厘米小孔,後用燒紅的鐵燙棍將軸孔燙出。
第四步,上漆。
用樹漆給琵琶上漆,並用真氣磨光。
第五步,上弦。
一弦上鋼絲,二、三、四弦上鋼繩尼龍纏弦。
陳青牛做好琵琶之後,開始學彈《笑紅塵》這首曲子。
“乏了,我去屋裡休息了,青牛,你有空剪輯一下影片!”
宋檀兒將手機從直播杆上取下來,關了錄影,走到陳青牛身邊,將手機遞給了他,拿著直播杆朝屋裡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