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骨滾邊:所謂大骨滾邊就是,將大骨的邊緣做滾邊處理。
其目的就是增加扇骨的圓潤度,減少稜角摩擦手心帶來的不適感。
第七部,刮楞與刮篾。
所謂刮楞就是在小骨的側邊,四個角作倒角處理,這樣做不僅加強視覺的整齊度,還減少因稜角外露起毛刺,提高把玩手感,這看似簡單卻需要把數十根小骨刮楞的整齊一致,十分需要耐心和技巧。
刮蔑是比刮楞更難,更細緻的工序,主要是透過削切打磨,使小骨呈兩邊薄中間厚的形狀。
這樣的小骨有著更強烈的立體感,手感也更加光滑,把玩趣味倍增。
第八步,小骨開梢。
所謂開梢就是將小骨從下1/3處開始至頂,進行一個削薄,這樣的小骨十分之薄,且具有彈性。
此外小骨梢薄的好處,是不會破壞及影響扇面的效果,也會使得扇風時風力更大。
第九步,燙釘。
扇釘雖小,卻是摺扇的非常重要組成部分。
好的文玩摺扇上面用的是牛角釘,這種釘既硬又有韌性,耐磨耐用,且不傷扇骨。
打釘必須要牢固,打好後扇骨間不能出現空隙,又不能太緊影響摺扇的使用。
其次要打得圓,釘不能缺邊,也不能有其他多餘形狀。
釘還要飽滿,不能幹癟,否則既不美觀也容易鬆動。
為此,陳青牛專門開車去縣城的牛肉屠宰場買了一個牛角,用來製作牛角釘。
第十步,裁剪扇面,畫扇題詩。
將宣紙裁剪成一個扇面的形狀,墨水倒進硯臺裡,用墨條研了研,提筆蘸墨,在扇面上以籬笆小院為主要素材,畫了一幅田園水墨畫。
並在右上方的留白處寫了一首魏晉時期,郭璞的遊仙詩 · 《京華遊俠窟》。
京華遊俠窟,山林隱遁棲。
朱門何足榮,未若託蓬萊。
臨源挹清波,陵岡掇丹荑。
靈溪可潛盤,安事登雲梯。
漆園有傲吏,萊氏有逸妻。
進則保龍見,退為觸藩羝。
高蹈風塵外,長揖謝夷齊。
然後,拿起桌子上的滿堂紅雞血石印章,在詩的直下底角蓋了一下。
陳青牛等湘妃摺扇的墨跡自然幹了之後,拿著扇子,很是瀟灑的往懷裡扇了扇,讓宋檀兒拍了最後一個場景。
他起身走到宋檀兒面前,從直播杆上拿下了其手機,將湘妃摺扇遞給了她,說道:
“檀兒,湘妃摺扇給你玩!”
“我回屋了!”
宋檀兒衝陳青牛微微一笑,拿著湘妃摺扇朝屋裡走去。
陳青牛走到梨木椅子前坐下,繼續剪輯湘妃摺扇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