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陳青牛腰間別著一把刻刀和拿著直播杆的宋檀兒出了籬笆小院,一同朝山上一棵高大粗壯的黃楊樹走去。
宋檀兒一邊走,一邊唱道:
“黃楊扁擔軟溜溜呀,姐哥呀阿里耶,挑一挑白米下酉州啊,姐呀姐呀,下酉州啊哥呀哈里耶,姐呀姐呀,下酉州啊哥呀哈里耶,人說酉州的姑娘好啊,姐哥呀阿里啊,酉州的姑娘會梳頭呦,……青牛,你說,你說扁擔,為啥要用黃楊木做呢!”
陳青牛說道:
“黃楊木硬扎柔韌,最適宜做成扁擔挑載重物。在渝東南鄉間的田埂或山道上,時常能夠碰見一些用黃楊扁擔挑著兩擔稻秧、白米或幾隻豬崽的山民,沉重的擔子經由黃楊扁擔挑起來,一上一下地在肩上勻稱地閃悠,很有一些音樂或者舞蹈的韻律,千百年來,土家、苗、漢各族人民在渝東南這塊土地上聚族而居,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民族文化!”
宋檀兒嘀咕道:
“我是城裡人,沒有挑過擔子,……我想聽有關梳子的故事!”
陳青牛微微思索,說道:
“檀兒,你沒挑過擔子,是因為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末明初時期膾炙人口的雜劇《玉梳記》,講述的是妓女和書生的故事。
顧玉香本是一名妓女,但荊楚臣從來都沒有嫌棄她,兩個人相愛多年,且情投意合。
但後來荊楚臣的金錢用盡,且遭到了老鴇的羞辱,並被逐出了門。
但荊楚臣一直都有一個願望,就是遠赴京城、考取功名。
顧玉香全力地支援他的願望,並在臨別時將珍愛的玉梳折成兩半,將其中一半送給荊楚臣,作為定情信物。
在荊楚臣走後,富商柳茂英表示對顧玉香有意思,並要其接待。
但顧玉香拒絕接納,因為她早已心有所屬,只衷心於荊楚臣一人。
而且,顧玉香由於太過思念荊楚臣,常常夜不能寐、食之無味。
後來,顧玉香實在是難忍思念,也無力抵抗虔婆逼迫她接客,就逃出妓院,並趕往京都去找荊楚臣。
但天有不測風雲,就在顧玉香趕往京都的過程中,在中途遭到了富商柳茂英的攔截,且持刀相逼。
就在顧玉香以為要與所愛之人陰陽兩隔之時。
荊楚臣卻在關鍵的時刻出現了,他恰好考上功名,狀元及第,正赴任路過。
他聽到了遠處有呼叫之聲,就馬上趕赴危難的現場。
果然,荊楚臣遇到了正遭遇困難的顧玉香。
於是,荊楚臣馬上將其救出,並與之相認。
後來,他們的定情信物玉梳,更是被荊楚臣命令工匠用金鑲就,永存留念!”
陳青牛講完故事之後,正好和宋檀兒走到了一棵高大粗壯的黃楊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