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氣被送去冶煉鋼鐵。
而氧化汞加熱之後,又可以獲得純氧和汞,汞進行迴圈利用,氧氣提純之後,儲備在高錳鋼製造的鋼瓶之中。
現在鋼鐵廠每個月,可以生產生鐵3600~4800噸,然後使用這些生鐵,進一步冶煉出穩定的高質量鋼鐵,每個月產量大概在1200~1500噸左右。
而且由於火電廠的電能相對充沛,又利用這些電能,供應一批電動機床。
龍莎此時就在這裡,帶著上百個助手,利用鍛壓機、衝壓機、電動機床、翻砂鑄件,打造出第一批成熟的蒸汽機。
這批蒸汽機的功率已經相當高,單臺可以達到2000馬力左右,而且熱效率也接近1930年的水平。
隨著最後的檢查工作完成,龍莎看著噴吐著黑色煙霧的鋼鐵機器,那是工業的人造偉力,正向這個時代咆哮著。
她研製的這一批高壓蒸汽機,一共有12臺,是準備安置在船隻上的。
淡水造船廠已經建造了6條咆哮級混合船。
咆哮級的滿載排水量1800噸,有效載荷為1100噸,擁有5道硬帆、32個水密艙、鋼結構拼合木龍骨,以及大量的鋼結構部件。
之所以採用大量鋼結構部件,目的就是為了加強整體強度,以適應蒸汽機。
大業14年1月13日。
咆哮級的首船,完成了蒸汽機安裝工作,龍莎在設計上,直接跳過了明輪,進入螺旋槳推進的階段。
至於螺旋槳早期容易漏水的問題,她採用了高精度部件,加上油封技術。
當鍋爐被燒熱之後,伴隨著一陣尖銳的汽笛聲在淡水港響起,剛剛從北方移民過來的農民,看到這一幕後,彷彿見到到了神蹟一般。
龍莎讓鍋爐工將火力開的最大。
半個小時之後,祝融1型蒸汽機的功率達到最大,提供了2130馬力的強勁動力。
而咆哮級在蒸汽推進的狀態下,會放下硬帆,減少船隻航行的阻力。
此時咆哮級的速度,達到了19節的高速狀態,對於木船而言,這個速度已經是極限了,如果速度再快,那船隻的結構會承受不住。
而且長期最大功率的使用蒸汽機,也不利於蒸汽機的熱效率、使用壽命。
現在只是為了測試,才會使用最高功率。
按照龍莎的估計,咆哮級的巡航速度,維持在10節左右,應該是價效比最高的經濟航速。
咆哮級的動力煤儲備為150噸,以10節的經濟航速,可以航行4200公里左右。
如果是採用高速模式,即16節航速時,續航里程只剩下2100公里,而且機械故障率會迅速攀升。
不過蒸汽機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採用木炭、木材作為燃料,保持10節的航速。
畢竟煤炭不是什麼地方都有的,特別是對於前往未知海域探索的蒸汽船而言,可以燒木炭、木材,才可以保證續航能力。
而且風帆也必須保留,不然遇到蒸汽機故障了,又剛好在茫茫大海上,沒有風帆那就真要完犢子了。
龍莎指揮著咆哮號,從淡水港橫渡流求海峽,直接逆著西北風,向舟山港航行過去。
全程保持10節的航速。
不到兩天就抵達了舟山港,由於咆哮號上裝了200噸煤炭,都足夠來回好幾趟了。
在舟山造船廠檢修了一次之後,龍莎沒有發現大問題,又急匆匆開著咆哮號返回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