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惡魔派無限畫法’。
這是常人可以理解的玩意。
所以藝評人最近一個月都在研究這幅《波士頓人》背景的畫法。
也不止是藝評人,這一個月裡得有幾十萬各色人等,為其耗費腦筋。
首先是《波士頓人》的高畫質放大圖在網上放出後,不少美麗國網友開始在其中尋找自己熟悉的bostno地點,由於必須放大幾千甚至上萬倍,才能看清楚更深處的建築特徵,所以很多老爺電腦都被卡到報廢。
後來有精通計算機程式與演算法的工程師,開始試圖找到其中規律——畫家肯定是按照某個規律,把bostno所有建築與街道,分佈在畫作背景中的,否則畫家自己都會畫暈掉吧?但究竟是怎樣的規律呢?只要找到規律,就可以透過座標換算,在畫中找到想找的建築和街道。
一開始程式設計師們認為只需要簡單的採集資料與對比,就可以找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各種演算法他們都瞭然於心,但慢慢的,他們發現,採集到的資料頻率越發怪異,他們掌握的數學知識,不足以找出其中規律。
於是數學家們好奇的投身入其中,他們根據工程師的取樣資料,開始逐一分析與對比自己腦中的知識,很快發現這似乎不只是單純的數學,似乎還涉及到空間物理,一些‘空間拓撲結構’的術語,讓gao身上的神秘色彩越發迷離,難道這還是一位隱藏的數學大師?
當劍橋數學系的教授們介入到這場‘尋寶’後,整個事件已經變成了一場橫跨數學與藝術領域的狂歡,很快這些有資格排隊領諾貝爾獎的天才們,就從其中找到了規律,一個複雜而優美的空間公式,他們說這是可能是對m理論的解讀之一,從其中可以找到多維空間的對照座標。
在好奇是哪位畫家竟然可以把數學應用於繪畫創作中時,他們得到了畫家之一的名字。
“是安娜·阿瑪斯啊。”
教授們恍然,劍橋歷史上天才怪人很多,但從數學系跨科目到皇家美術學院去的,卻只有這一位獨特的猶太女孩。
“看來繪畫激發出了她的靈感,這個公式很有價值,它可能開啟了我們通往多維宇宙空間的大門,我想提名安娜為今年諾貝爾數學獎的候選人。”
一位有資格提名諾貝爾獎候選人的教授公開表示。
新聞再度被引爆。
一位畫家竟然在用高深的數學定理在作畫?
並且還可能因此獲得諾貝爾獎?
這是何等一條讓人難以置信的新聞啊!
社交媒體上再次掀起了又一次對於《波士頓人》的狂歡式傳播。
總之,關於《波士頓人》,這又是一個神奇的註腳。
這幅神奇作品在不斷被印證著它的偉大。
gao和aa,用如此複雜而龐巨的繪畫表述方式,來表達bostno城市的特徵,不止開創了數學與繪畫統一的新流派,似乎可以解釋為什麼兩位畫家足足花費了八個月時間來創作它,用此來註釋它的偉大,是藝評人們可以理解的方式。
至於畫家們這八個月時間,其實是在做十萬bostno市民的肖像畫,則被他們有意忽略掉了,因為從這個角度來看,又進入了他們無法理解的神奇領域。
一張肖像,是如何表達六十萬bostno的人物特徵的?
這似乎是一個只藏在於bostno人心裡的秘密。
此刻,湯姆·布洛考注意到,所有站在畫像面前的bostno人,都帶著一種古怪的肅穆感:他們目視畫像,這個動作會持續一會兒,繼爾會流露出開心、幸福或者悲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