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福業巷,文將祠堂。
如今這邊的景象,跟之前大不一樣了。
由於需要建造書院主樓,便只能將周圍擴建,拆除了很多空宅騰地方,並且廢了一條街道,當做書院門臉的廣場。
好在住在這裡的人家不多,顧守志給了不少的拆遷款,很多人都是樂得搬走,沒一點留戀。
從遠處看。
雖說是剛建造一半不到的主樓,卻已經有了些雄偉的雛形。
畢竟有了香火錢,建造材料運送的很快,進度也提升了。
比預想得還要快。
這要歸功於沈木的淬體丹。
有那一百個已經摸到煉體境門檻的漢子加入,工程的建造都開始如魚得水了。
反正體力活兒根本不是事。
而在書院主樓的另外一側。
則有了一個早已建好的寬敞學塾,裡面打造的極其儒雅。
學堂內有一排排的方桌,文房四寶擺放齊全,四圍門簾半卷,下方有木質屏風格擋,雕花寓文,書香四溢。
別的不說,顧守志對於讀書作學問的環境,要求還是極為苛刻的。
這一點上,沈木深有體會。
那是真捨得花錢。
別以為那五百枚香火錢真的只購買木材了,經過他的瞭解,根本不是!
就那幾塊‘雲文屏風’,就足足花了一百五十枚香火錢。
當時氣得沈木掐人中。
不過顧守志倒是講的頭頭是道,讀書需要清靜,摒除雜念。
而這四塊屏風不簡單,乃是文道某個大儒的得意之作,名為‘肅靜屏’。
四塊屬東南西北四面,合成一套陣法,沒有太大的作用,只是遮風隔音,擋雨靜心之用。
沈木覺得被坑了,其實這玩意柳常豐的幾枚符籙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但在顧守志看來,符籙的書香氣不夠,意境不足,與讀書不協調,不可列入學堂。
沈木聽後嗤之以鼻。
說白了,逼格不夠,瞧不上眼兒唄。
冠冕堂皇。
讀書人,沒特麼一個好東西。
…
此刻,封疆城敲鑼打鼓,眾人聚集。
距離上次聽到鑼鼓聲,滿打滿算也沒過去幾天時間呢。
很多人心中有點無語,不會又要開始送丹藥搞心態吧?
三天兩頭這麼搞一下,誰受得了?
估計年都過不去,心道就要崩了。
其實一開始沈木也沒想過要大張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