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長楨思索半晌,還是不得要領,只能驅散了腦中不靠譜的想法,回想起眼前淑蘭的事來。
他對這件事自然很是瞭解。
孫志高,出身歷代務農的孫家,是宥陽一帶小有名氣的讀書人。
之所以有名氣,是因為他雖出身貧寒,卻在十二歲那年中了秀才。
少年得志,又是寒門貴子,故而引來宥陽不少人家的矚目。
其中,就有宥陽盛家的大老爺盛維。
要說這盛家,大房盛維經商,二房盛紘為官,這本是極好的搭配。
經商的盛維因為朝中有人撐腰,從而能夠放開手腳,不必看那些刀筆吏的臉色。
為官的盛紘因為有大房供應開銷,可以免於貪汙受賄,也能有錢上下打點,不必緊巴巴的做官。
兄弟倆互相扶持,這便是最牢固最長久的關係。
但盛維心裡還是有些憋屈啊,畢竟大周官不如商,在這合作互助的關係中,他盛維這一方終究還是要弱勢一些。
雖然盛維氣量沒有那麼狹小,還不至於嫉妒做官的堂弟家,但羨慕之情總是有的。
說起來這裡頭還有王若弗的緣故。
盛維夫人李氏幾次求王若弗辦事,王若弗雖都依模依樣給辦了,卻沒少給李氏臉色看。
這也是王若弗性格使然,得了乖就總愛在別人面前顯擺一下。
李氏心裡卻是有了疙瘩,回頭又和自家丈夫說起。
盛維也思考起此事,覺得堂弟家的關係雖牢靠,終究還是自家出個官老爺最好,辦事也方便,不用再隔著一層。
偏偏盛維自己的幾個兒子都不是讀書的材料,長松喜歡經商治產,長梧喜歡舞槍弄棒,其餘人更是碌碌無為。
因此盛維雖希望子孫裡出個官兒,也只能徒呼奈何。
盛維只能退而求其次,給自家女兒尋個做官的夫婿。
只不過因為盛家大房是商賈之家,大部分官宦人家都嫌棄他們家,不願和他家結親。
績優股沒戲,盛維便想著投資潛力股,專從那些有望中舉的年輕學子中挑選女婿。
正巧這時候,孫志高冒出頭來了。
盛維也是眼力不濟,識人不明,好死不死地偏偏就挑了他這支臭股,把女兒淑蘭許配給了他,還陪了豐厚的嫁妝。
盛維想得是極好,日後孫志高要是中了舉當了官,他盛家大房也能水漲船高,外孫說不定也能因此入仕途,以後就綿延不絕了。
可惜,他看錯了孫志高。
孫志高雖納了淑蘭為妻,卻是自始至終都看不起盛家大房。
他看中的,只是盛維送來的豐厚陪嫁。
而且這孫志高,自中了秀才就飄飄然起來,覺得自己天資縱橫,不可一世,整日裡和些狐朋狗友流連煙花柳巷。
不僅對家中妻子也是不管不顧,連功課也荒廢了。
十二歲中了秀才,一直到如今也還是個秀才!幾次鄉試都無功而返。
這之後,孫志高就更加自暴自棄,放浪形骸,收了好幾房外室。
這不,孫志高最近迷上了一個青樓女子,還搞大了她的肚子。
孫母因為淑蘭向無所出,就逼著她讓她納這個妓女進門。
說起這個孫母,也是個奇葩。
自打她兒子中了秀才,頓時就眼高於頂,覺得狀元對她兒子來說,不過是手到擒來。
因此,她向來是看不起盛家大房的,對淑蘭也是非打即罵,動不動就要給她立規矩。
一邊享受著淑蘭的嫁妝帶來的富足生活,一邊又把淑蘭罵得狗都不如,孫母就是這麼個玩意兒。
孫母大罵淑蘭的最重要理由,就是嫌棄淑蘭入門幾年,一直沒能為她孫家生兒育女。
淑蘭其實為孫志高納了好幾房妾室,孫志高倒也安穩了幾天,但沒過多久就膩味了,繼續撲向外頭的野花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