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汴京城中,有一首詩人人傳頌。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首詩名叫《送言通判之任瀘州》,據說是六元郎盛長楨所作。
那日盛長楨在陶然亭中吟此詩贈別言仁化,陶然亭毗鄰官道,人來人往,許多過路的行人都聽見了盛長楨吟詩之聲。
盛長楨一吟誦完,就有行人將此詩抄錄下來,與周圍聽到盛長楨吟詩之人相互對照,最終得出了正確的版本。
很快,這首詩就傳入了汴京,引起了轟動。
所有人都沒想到,六元郎不僅在科舉一途獨領風騷,還在詩詞之道上浸淫頗深。
尤其是那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道盡了江山難阻的深厚友情,令許多人感同身受,聞之落淚。
汴京文壇許多前輩也對六元郎的詩才大加讚歎,稱其一掃汴京文壇矯飾頹唐的文風,具有蒼然灑脫的風骨。
著名文人顧玉評之為:“多少嘆息,不見愁語。一洗悲愴,獨樹一幟。”
有詩魔之稱的詩詞大家樂少天也對這首詩推崇備至,他是這樣評價的:
“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堪稱送別詩中不世經典!”
素有文壇盟主之稱的曾文鼎一錘定音:“此詩乃千古絕唱也!”
汴京城中又掀起詩詞熱,文人士子爭相傳抄此詩,與之前寶山先生所攪動的風雲有的一比。
而作為這首詩作者的盛長楨,也引來無數人的矚目。
……
兗王府,承運殿。
錢思謙彎著腰給兗王奉茶,兗王卻昂著頭不去看他,徑自擺弄著他心愛的寶弓。
錢思謙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士,端著茶杯沒多久,兩手就開始發抖。
錢思謙咬著牙,一言不發,額頭冒出細密的汗珠。
又過了一會兒,錢思謙雙手劇顫,茶杯中的茶水晃動著,一滴滴落在了地面上。
眼看錢思謙就要端不住手中的茶杯,兗王這才放下手中的弓箭,施施然地接過錢思謙手中的茶杯。
錢思謙如釋重負,撩起衣袖拭了拭額頭的汗水,長長地吐出一口氣。
兗王端起茶杯,輕呷了一口,然後眼皮微抬,看向錢思謙。
“錢先生,請坐吧。”
錢思謙哪敢大咧咧地入座,低眉順眼道:“小人自知有罪,不敢入座。”
當初言仁化辦事不利,兗王本想發落他,是錢思謙向兗王進言,讓兗王放過言仁化。
結果倒好,言仁化倒打一耙,給兗王列出三條大罪,在朝會上給他狠狠一擊,搞得兗王現在還只能禁足王府之內。
雖然言仁化的彈劾沒能讓兗王傷筋動骨,但兗王是個暇眥必報之人,他把言仁化恨到了骨子裡,對當初提議放過言仁化的錢思謙也是多有不滿。
錢思謙跟隨兗王多年,哪能不瞭解自己這位主君狠厲涼薄的性子,故而主動負荊請罪,希望兗王看在自己鞍前馬後多年的份上,能放自己一馬。
兗王把茶杯狠狠按在桌上,冷哼了一聲。
“算你還有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