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此景,盛長楨覺得自己一個四品官呆在殿中有些不合時宜,便準備識趣地告退,等趙宗全和重臣們商量出結果後,自己再想辦法在南征軍中謀個職位。
盛長楨正要告退,趙宗全卻叫住了他:“盛愛卿先,留下陪陪朕,你向來智計百出,從旁參贊或許能有所助益。”
盛長楨只得恭聲應下,靜靜等待韓章等人的到來。
直到盛長楨站得有些腳痠,韓章等人才風塵僕僕地趕來。
趙宗全也沒多廢話,把軍情奏報給幾位重臣傳閱了一遍。幾位重臣看過之後,全部面色凝重,太極殿中的溫度瞬時降到了冰點。
華青鋒卻表現得很是興奮,搶先發言:“交趾小國,朝廷素來優容,豈料其狼子野心,竟然干犯天威,凌犯中國!陛下當選良將,興大軍,破其城,滅其國!”
華青鋒因為是邕王舊人,難以得到趙宗全信任,只能依附曹太后,政治理念因此轉向守舊。
但他本性難移,一直夢想著施展抱負、開疆拓土,如今聽到交趾進犯的訊息,他立即露出了本性,在趙宗全面前興奮地叫囂著戰爭。
文延樸不鹹不淡地瞥了華青鋒一眼,眼底的不屑一閃而沒:“陛下明鑑,調兵遣將,膺懲南蠻,自是理所應當,然而如今當務之急,還是速調兵馬,以解邕州之圍。”
韓章也補充道:“劉宗仁顢頇不堪,方有今日之變,陛下應重責之,以儆效尤,並選派堅毅果敢之臣替任,託以方面之事,交之便宜行事之權,總攬南境之事。”
“若要救援邕州,當從何處調兵?”
替任劉宗仁的人選不難找,彭時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趙宗全關心的,是從哪裡抽調兵馬去馳援邕州。
其實論遠近,最後就是能從荊湖或者江南調兵,但趙宗全做過團練使,很清楚大周的痼疾:冗軍。
大周號稱有著百萬雄兵,但地方上的軍隊幾乎都爛掉了,只有西北和北境的邊軍,以及京營,這幾處軍隊還有些戰鬥力。
尤其在久不經戰事的南方,吃空餉、喝兵血司空見慣,軍隊戰鬥力之弱,連剿個山賊水匪都要灰頭土臉。以至於如今事到臨頭,整個南方各道都抽不出一支能用的軍隊來。
文延樸說出了他的意見:“可以從京營抽調兵馬。”
趙宗全斷然否定:“不可,北虜虎視眈眈,京營不能擅動,需得防備北虜南下。”
比起遠在千里之外的交趾小國,趙宗全更擔心北邊盤踞的龐然大物,稍有些風吹草動都能讓趙宗全提心吊膽。
彭時也明白趙宗全心底的憂慮,無奈道:“那就只能從西北調兵了,西北兵甲皆足,最近也無戰事,抽調一些去抵禦交趾當無大礙。”
“西北?”趙宗全沉吟片刻,緩緩搖頭,“那也太遠了,等西北軍到,恐怕廣西道已經淪陷大半了。”
一干重臣都是愁眉不展,交趾軍號稱十萬,實際怎麼也有兩三萬,幾處囤駐重兵之所都不能調,又從哪變出大軍來救援邕州呢?
官位最低的盛長楨默然無語地在旁邊聽了半天,此時終於決定站出來發表意見。
“陛下,臣斗膽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