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前提是,盛長楨得讓趙宗全相信他真有軍事方面的能力。
只要盛長楨在禮議之爭來臨之前提前離開汴京,到邊境領兵,既可以避免被迫站隊的兩難境地,又可以順便撈些軍功,為自己接下來的晉升鋪路。
不過,盛長楨少詹事當得好好的,若是莫名其妙尋求出外領軍,難免惹人疑竇,必須要找個合適的由頭才行。
盛長楨為此思忖多日,也沒想到什麼好理由,正一籌莫展之時,張桂芬派青虹給盛長楨來了個下馬威,卻是正好開啟了盛長楨的思路。
將門虎女思慕豪傑,盼君如是;六元郎意氣激昂,投筆從戎。
這就是盛長楨苦心策劃的戲碼。
因為未婚妻言語相激,一怒而自請出外領軍,雖然有些不符合盛長楨如今正四品高官的身份,卻正符合盛長楨“少年人”的形象。
盛長楨以前,往往展現出與自己年紀不相符的可怕成熟,因此而立下許多功勞,飛速晉升到今天的位置,但與此同時,這樣深不見底的盛長楨,早已令城府深沉的趙宗全心中對他忌憚頗深。
要知道,為人臣子,卻讓君主覺得難以掌握,可絕不是什麼好事。
所以,盛長楨必須自曝其短,自己把把柄交到趙宗全手裡,讓趙宗全覺得,不管盛長楨這頭神駿寶馬如何縱橫飛馳、不可一世,但韁繩始終都還握在他趙宗全手裡。
通俗點講,就是以盛長楨今時今日的地位,已經到了需要自汙的時候了。
但是,這自汙又必須把握好一個度,譬如貪財、忤逆、好權等等汙點,就不太適合現在的盛長楨,因為這樣的汙點會跟隨一生,即使改正也很難讓人們扭轉先前的印象。
反而少年意氣、熱血上頭這樣階段性的缺點,最為適合盛長楨。
盛長楨本就是個少年人,少年得志、意氣飛揚才是他這個年齡應該的表現,外人也不會覺得突兀。
而且,這種缺點是可以隨著年齡的增加自然而然地消失的,年輕人總會成熟的嘛!這樣一來,也不會有損盛長楨的名聲,不會影響到盛長楨日後的前途。
或許,大周的少年人還會把這樣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盛長楨當成崇拜的偶像。
日後盛長楨身居宰執之位時,眾人回憶起來他年少時的衝動,也只會一笑了之罷了。
所以說,張桂芬主觀上的耍性子、下馬威,客觀上其實給盛長楨出外領軍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理由。
盛長楨昨天見過青虹之後,臉上雖然不動聲色,內心卻是連嘴都笑歪了。
而見到趙宗全後,趙宗全遞給他的奏章,更是猶如打瞌睡時送來了枕頭,正合盛長楨的心意。
這奏章是一份緊急軍情,來自大周南境。
奏章上密密麻麻地寫了數百字,簡要概括一下便是:“交趾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