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只是電臺裡那個聲音,安靜的講述著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儘管只是透過聲音的描述,宋明遠還是被《羔羊的沉默》嚇到了。
他太高估自己的承受能力,也太低估了《羔羊的沉默》的驚悚恐怖程度。
他在聽完《羔羊的沉默》之後,每晚都會做噩夢。
在夢裡總是會見到一間小屋,裡面的人踩著縫紉機。
每次他趴在窗戶想要看清楚裡面的景象時,猛地就會在玻璃上出現一張臉。
即使只是從電臺的描述中聽過,沒有真的看到過,宋明遠也知道那張臉的主人就是野牛比爾!
有些驚嚇過度的宋明遠,在學習和生活上都出現了恍惚的情況。
最先發現他異常情況的是任課老師,接著班主任找他談話,後來宋明遠的父母也來到了學校。
當所有人從他的口中,知道了事件的緣由之後,都感到很驚訝。
宋明遠不是三歲小孩子,一個故事就能把他嚇成這樣的,大家不相信他說的話。
為了證明自己沒有說話,宋明遠把手機拿出來,找到了名為1408房間的電臺頻道。
這個頻道還是一如既往的不停重複播放著《羔羊的沉默》。
在場的所有人剛好聽到的就是野牛比爾縫製人皮衣服的這一段。
辦公室裡膽小的女老師都被嚇的叫了起來。
這時候大家才相信了宋明遠的話。
人們開始把注意點集中在這個電臺上。
大家紛紛覺得恐怖文學都是糟粕,除了給人的精神製造更多的壓力之外,並沒其他的好處。
宋明遠所在的學校,在微薄上有自己的賬號。
負責運營的老師就把這個事件發了出來。
在微薄裡這位老師直接把驚悚恐怖的作品,統一成為文學垃圾,精神毒藥。
這一個說法獲得了眾多家長和教育組織的擁護。
有人還把他們認為不合時宜的作品,統統打上了文學垃圾的標籤!
恐怖驚悚作品愛好者們,看到對方列出的長長的作品名單,氣的抄起鍵盤迴擊起來。
“喜怒哀懼驚恐思作為人的基本情感,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
“美學裡有專門研究怪誕和恐怖的。藝術恐怖產生的心理機制及其歷史根源,是美學研究的一部分。”
“從生理上來說,大腦享受這種戰勝恐懼的快感。在感到恐懼時,人的大腦約30種激素正在悄然釋放。”
“…………”
恐怖愛好者裡有專門真心喜歡這些東西,專門研究過理論的人。
一開口就是長篇大論,發出來之後,對方瞬間沉默了。
在天雅論壇和西瑪拉亞上看過,聽過《羔羊的沉默》的人。
還專門把書中的各個情節分析了一番。
“透過野牛比爾的例子,可以看出童年究竟是怎麼影響人的未來!”
“而女主莫黎在男權社會中,處處被排擠,被輕視也體現了一些現代社會的問題。”
“當那人談到漢斯博士時,則肯定的斷言,這個人物形象將成為恐怖文學史上的一個符號!”
“最後總結來說,《羔羊的沉默》不是垃圾文學,而是一部包裹在恐怖外皮之下的一部佳作,所有人都應該讀一下!”
這段論述一出,那些自以為文學作品有高低之分的人,都不知道怎麼回應了。
更為讓恐怖愛好者振奮的,則是京城一位專門研究犯罪心理學的女教授。
她也看了《羔羊的沉默》,對書中野牛比爾、漢斯博士以及探員莫黎,都從專業角度給出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