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除了何曉跟兒媳婦還留在香江,其他人都早早的回來過年了,何曉要等到大年三十才能回來,香江那邊暫時還離不開他。
管家上前詢問:“何先生,咱們今個打邊爐?”
管家是地道的香江人,自從來了內地後何雨柱就不讓他稱呼老爺了,這裡是內地又不是香江,普通話也標準多了,只不過習慣使然,在他的印象裡火鍋就是打邊爐。
何雨柱哈了一口氣:“要得!”
“這天就該吃點熱乎的,多準備點食材,六月愛吃嫩豆腐千萬不要給忘記了!”
何雨柱就是這麼偏心,其他人吃什麼無所謂,只要別把自己的小棉襖給忘了就行。
家裡人口越來越多,等以後孩子們都回來了,他有了孫子輩恐怕就住不下了。
何雨柱走到後花園,無數嬌豔的花朵都已枯萎,只有那倔強的雪中寒梅不畏風雪,寧靜而美麗的佇立在哪裡。
一陣冷風襲來,從梅花叢中飄來一股暗香,忍不住讓人心曠神怡。
何雨柱想起了陸游創作的一首詞: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何雨柱拿著鐵籤子在人工湖薄薄的冰面上,砸開了一個洞,用手抄網開始捕魚。
涮羊肉的同時,再涮點魚肉。
看著人工湖,他有了一些其他想法,何不在人工湖上面架起一座木橋呢,直通湖心亭。
在這依山傍水,四處花香的後花園為什麼不建個閣樓呢,等建成後就搬到這裡來住,身處於鳥語花香之中,想想都讓人激動。
何雨柱生怕自己忘了,就喊來了管家把自己的想法交代了下去,因為是冬季閣樓暫時還沒發破土開工,但獨木橋可以啊!
吃飯的時候,冉父跟冉母,還有婁母提出他們過了年不回香江了,要留在內地了。
“柱子,我們三個老傢伙商量了一下,往後就打算留在內地了!”
何雨柱不解:“為什麼啊?”
難道是有人惹他們生氣了?在香江呆的不舒心?
冉父:“柱子,你別瞎想,我們年紀都不小了,就想著趁機會多走走,看一看祖國的大好河山,等我們走不動了就回京城來養老。”
冉母:“是啊,柱子你爸說的對,我也想好好瞧瞧三山五嶽······”
婁母:“我想登長白山,看看天池,也不知道這把老骨頭還能不能爬得動了!”
何雨柱:“那行,等過了年我就安排人陪著你們,給你們制定行程!”
這三人加一起都超過二百歲了,趁著現在能走能顛真該出去走走,再過個十年八年想出去旅遊都有心無力了。
可隨行人員卻讓何雨柱犯了難,家裡人誰都走不開啊!
現在就連小輩的都已經慢慢接手家裡產業了,這件事有夠頭疼的。
飯後,何雨柱把這個難題同時交給了,冉秋葉跟婁曉娥,都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可幾日過去了,人工湖上的獨木橋都安裝完成了,他們還沒想好隨行人員呢。
特區工廠那邊放了假,槐花帶著易忠海夫妻,還有因為今年太忙把婚期推延的男朋友,一起回來過年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