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月氏人再次驅逐當地的塞人,後來大月氏人逐漸統治了整個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
鼎盛時期的大月氏部族一分為五,遷往東部山區,設立了五部翕侯統治各區域,貴霜只是其中的一部。
後來的貴霜帝國迅速崛起,超過了其餘幾部,自然而然的,貴霜帝國兼併了其餘幾部。
目前的貴霜帝國掌權者是韋蘇提婆,在衛安的印象中,韋蘇提婆一世是貴霜王朝最後一個君主,歷史上的貴霜帝國在韋蘇提婆死後日益衰落。
既然貴霜帝國已經步入了下坡路,那麼自己佔領貴霜帝國的領土就不算是什麼遺憾。
衛安的設想是,全世界只有一個國家,那就是大武,只有這樣,世界上就不會有戰爭。
如今西伯利亞的廣袤領土已經收入大武麾下,各種資源和能源的供應可謂充足。
下一步,就是貴霜帝國了,貴霜帝國所統治的區域也就是後世的印度地區。
一個在匈奴面前弱不禁風的大月氏,就能統治貴霜帝國,如此草包的貴霜帝國,自己怎麼能放過。
五天一次的朝會,衛安提出了出征貴霜帝國的議題,文武群臣無一反對。
這次,衛安派出了公孫瓚前往貴霜帝國。
作為遊牧民族的大月氏佔據了水草肥美的中亞草原地區,人們飼養牛、綿羊、山羊、馬和駱駝。
迦膩色伽崇信佛教。貴霜帝國佛教迅速傳播,丘就卻、迦膩色伽都是佛教的贊助者。迦膩色迦信奉大乘教派,從此印度佛教以大乘為主。
迦膩色伽雖然崇信佛教,但並不排斥其他宗教,這也正體現了佛教的包容性。
衛安並沒有給公孫瓚帶太多的兵馬,只帶了三萬兵馬前往。
這倒也不是輕視貴霜帝國的實力,而是因為這次公孫瓚所率領的大軍都是清一色的新軍,全部由火槍軍和火炮軍組成,這樣的一支大軍,估計橫行天下也不會遇到敵手的了。
公孫瓚的新軍進入貴霜帝國之後,一路長驅直入,劍指貴霜帝國的首都塔克西拉。
一路上遭受了數次抵抗,但在火槍的轟擊下都狼狽逃竄。
衛安想起後世的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城,只有兩萬人就攻入了北京城。
看來,決定戰爭勝負的不是勇氣,不是數量優勢,而是武器的先進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