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領地如今的科技,勉強也能造出飛出行星的飛行器,但沒有太多實戰價值,就如藍星發射的探測器一樣,效果相當有限。
原初古星也有一顆衛星相伴,陸川將其稱之為“原初之月”。原初之月距離古星非常遙遠,足足有上百萬公里。
現階段沒有登月的需求,等到領地什麼時候能打造傳說上位造物,就有了在“地月系”內部飛行的能力。
藍星距離這一步還差不少,除非達到“八階上位文明”,才能掌握成熟的地月系宇航技術。
至於恆星系內部的成熟航行技術,就屬於九階文明的科技範疇了。
如果是純粹的超凡文明,也唯有聖者才有那種手段,可以跨越數千萬數億公里的星空。
傳說雖說可以打破錶層空間,但淺層內宇宙的距離比例不算誇張。
在星球內部還有補給,但當遠離星球的時候,虛空枯寂,沒有能量來源,缺乏續航,很容易將自身力量耗幹,死在茫茫星空中。
唯有到了聖階,速度足夠快,能儲存的超凡物質足夠多,才可以自由在恆星系內部遊走。
想要真正不受母星系的桎梏,前往其他恆星系,聖者也做不到,只有神明才有這種能力,屬於神級文明的範疇。
陸川登上巡天戰艦,坐在指揮使內部,詢問一旁的納爾,“這艘戰艦造價是多少?”
納爾取出一份清單,“整艘戰艦花費的資源摺合成通用能量,共計耗費2.6萬億。”
“當然了,這是第一艘戰艦,有許多半途中難以避免的損耗。接下來的成本可以得到大幅度壓縮,可以控制在每一艘1.5萬億單位能量。”
陸川點頭,1.5萬億一艘?這個成本還能接受,史詩戰列艦讓系統直接製造,需要足足5萬億,就算合成都要5000億單位能量!
合成需要自己準備材料,材料同樣需要成本。能將材料成本壓到多少,就看領主自己的本事。
這件事情上,陸川再次體會到了“原初之網”計劃帶來的好處。
準備這種量級的材料很麻煩。到處買?價格會高到離譜。慢慢靠自己蒐集?時間會拖的很長。
如果按照市場價來看,史詩戰列艦的材料就需要花費2萬5千億左右的能量,就算想方設法壓價,能壓到2萬億都算頂天。
可星火領地卻不同,原初之網延伸到各個領域,滲透大半個原初古星。透過這些渠道蒐集材料,可以把成本控制到1萬億!
1萬億原材料,再由系統進行合成,造價可以控制到1.5萬億。
納爾目前也在對“史詩戰列艦”的技術進行攻克,到時候不需要系統幫忙合成,還能夠將成本進行壓縮,預計能控制在1.2萬億。
天上飛的“巡空級”戰艦比起史詩級戰列艦體量小十倍不止,但造價反而更高一些,可見其蘊含的技術含量、使用的材料質量都要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