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達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曰與呵其若冬涉水猶呵其若畏四鄰儼呵其若客渙呵其若凌凙沌呵其若樸湷呵其若濁凜呵其若浴濁而靜之徐清女以重之徐生葆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錦書道德論
“第十五章也挺多字的,我們依舊循例先斷句。”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達,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曰:與呵,其若冬涉水;猶呵,其若畏四鄰;儼呵,其若客;渙呵,其若凌凙;沌呵,其若樸;湷呵,其若濁;凜呵,其若浴。濁而靜之,徐清。女以重之,徐生。葆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
“這第十五章也難以直譯,待我說完譯文後,你也需自行再整理與翻譯一番。”
“上古的時候,那些善於遵循道而行事的人,或微不可查,又或高遠難覺;或玄奧難解,又或尋覓不遇;深遠不能夠測識。正是因為不能測識,所以他們強大且為天地所容納。
舉例來說:接受賜予的時候,像冬天涉水而過那樣縮手縮腳,思前想後;
那猶豫不定的樣子,就像畏懼四方強鄰般小心謹慎;
恭敬的態度,就像在別人家裡做客謙虛且卑微;
躬身退下(渙散而退)的時候,(以上都)像冰雪消融不留痕跡。
接受賜予之後,一切又迴歸到沌而無知的狀態, 如之前淳樸而不張揚的時候。
渾於人群之中, 混濁而不顯其能(不炫耀)。心胸空曠,就像山谷般靜而可容(恭謙虛待)。
濁水靜放會自己慢慢變成澄清的模樣;
平靜的清水搖動他,會慢慢產生混濁。
(水是變化的,但本質依舊不變,人也是如此。)
保持(堅持)這些(態度)道理去做人就不會產生自滿。
只有這樣不奢求滿溢(無止境追求慾望),所以才能夠謙辭而不變成(天地所不容的人)。”
將師父傳授的譯文記錄好後,秦深又恭敬地用楷體仔細譽寫了一遍。
態度很重要。
這是第十五章師父的譯文中首先傳遞出來的意思。
行事要懂恭敬,做人得明謙辭。
對於第一段所說的愈強大者,愈為藏於自然、深不可識,秦深是認同這觀點的。
說起來,最令秦深印象深刻的並不是老爹,反而是秦家村裡的老人們。
老爹的強大是不容置疑的,但老爹能將氣息融入自然,卻也難以融入秦家村的人們之中。秦深猜測,這或許就是老爹沒有繼續在村子裡住下去的原因。
秦家村裡的老人們是強者的事,是秦深在十三歲時那次天災中才見識到的。平時見到的這些和藹可親的老人們,不僅將氣息融入了自然,亦將自己融入了村子的小社會中。
這大概就是老爹為何每次檢查發現自己的病情穩定,就讓自己下山回家長住的原因吧。
即使是強大的烈陽星,也得按部就班地混跡於星系體中,這才為宇宙所容納。
秦深歸納完第一小節,繼續往下分析起第二小節。
師父說師祖接下來用七個步驟來演示說明了如何行止。小心,謹慎,恭敬,自然,樸實,低濁,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