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真望表示,只是順嘴問一句,自己上次改良靈菊成功也是試了許多種方法才能湊效。建議孟林可以從兩中靈藥的習性上著手研究。
孟林似有所悟,但是又不甚明瞭到底有什麼地方可以加以提升。
想了片刻,依然沒有頭緒,就收拾心情,到藥田打理靈藥。
此時,孟林體魄雖然比剛入蒼山派時強了一倍有餘,但面對堅硬如生鐵的藥田,依然吃力不小。
在藥田除完草,又給所有靈藥澆灌了一遍山泉水,孟林望著逐漸西沉的太陽,忽然一個大膽的想法躍入腦海。
孟林對著正在百草閣屋頂大喊道:“黃長老!黃長老!”
正在喝酒,觀賞夕陽的黃真望,驚得一個軲轆從屋頂側翻而下,所幸最後關頭催動元氣翻身而起,沒有以頭著地。
“什麼事?嚇我一大跳!”
“我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可以一試。”
“大驚小怪,說來看看。”
然後孟林把關於每天加大靈藥接收太陽光照射數量的思路,仔細講述了一遍。
黃真望聽此也是眼神一亮:“對啊!我原來怎麼沒有想到呢?既然每天太陽照射的時間長短改變不了,那麼就增大這段時間內所能被照射的太陽光數量也是好的!”
孟林繼續說道:“到時候我們只需要設計出一種角度合適的鏡面器物,把太陽光匯入到藥田地面,從靈藥底部加大太陽光照射數量,即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黃真望激動非常,把硃紅酒葫蘆別在腰間,手指微動,從他的儲物袋內魚遊而出各種計算工具,數十種珍寶靈材,開始思索用何種材料設計孟林所說的鏡面器物。
孟林接著興奮地道:“我還有一個主意,我們要計算出每株靈藥所需要的種植區域,然後設計出每畝靈藥最佳的種植數量,就可以最大限度的生產出大批次靈藥了。”
“那還等什麼?還不趕緊跟道爺一起試驗!先把種植數量敲定再說!”
言畢,一老一少,紮起長衫,蹲在藥田之種,對著各種靈藥測量記錄。
經過測量,黃芪葉片數量最多,每畝種植的最佳數量為一千二百株;靈菊每畝種植的最佳數量為一千五百株;滄源仙草每畝種植的最佳數量為二百株;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靈藥仙草等等……
當孟林每計算出來一種靈藥的最佳種植數量,都把黃真望激動地灌一口老酒,心道:“郭銘昆讓若溪在山下找有緣之人,我還不以為意,看來這個孟林真是我百草閣的寶貝啊,不,是整個蒼山派的寶貝!”
因此,又喊來在藥田幫助管理的其他幾個外門弟子,激動地笑著說道:“以後你們關於靈藥種植管理的事,不會了就問我。如果連我也不會的,你們就問孟師兄!”
那幾個外門弟子,錯愕地看著黃真望,不知這邋遢老道是中了哪門子邪,盡說些瘋言瘋語,放眼整個修行界,難道還有比黃長老更懂靈藥種植的嗎?因此也都不以為意,胡亂應承了一聲,算是回應黃真望的囑咐。
待測量、記錄、計算完畢每畝藥田的最佳靈藥種植數量,孟林和黃真望又回到涼亭,細細商討鏡面反光器具的設計以及在藥田間的鋪設角度。
黃真望突發奇想,想要設計一種陣法,最好能根據太陽在天空中角度而隨時變化調節,保持最大限度的利用日光。
但是令人無奈地是,這個奇思妙想如同陷入了一個死衚衕,始終不得其法。因為黃真望對陣法只是略懂皮毛,而孟林初步涉足仙修領域,可以說對陣法更是八竅通了七竅,剩餘一竅不通。
好在二人都是豁達之人,又思考片刻,認定還事暫時不能成行,便決定把這個絕妙主意記錄在《本草藥典》新增加的“種植管理篇”之中,以備將來有機會再進行革新改良。
又討論半晌,二人試驗了黃真望儲存的幾種珍寶靈材。多數靈材不是太過堅硬,就是表面不夠光滑,試來試去也只有火銅晶可以勉強使用。
時辰已經入夜,孟林和黃真望二人依舊興致勃勃,在藥田旁的涼亭中乘著朦朧月色,便想把今日的推算作出一個完美結果。
於是,以黃真望為主,孟林為輔,二人開始打造火銅晶鏡面。
這火銅晶雖然不甚沉重,堅固程度尋常武力奈何不得,但好在韌性無比,因此打造時只需要用仙修之人的元氣反覆捶打,就能延展開來。
當下,孟林在黃真望的逐步指引之下,催動之前所學的元氣運轉法門,在身前慢慢浮現出一個石磙般大小的灰色拳影,而後被孟林大力施展到火銅晶之上。
不出所料,“當”地一聲,聲傳四野。
氣得黃真望敲擊孟林額頭道:“說了幾次了?用巧勁,不要用蠻力!又不是讓你與敵人血拼,你這麼大力做什麼?”
孟林不好意思的用右手食指揉了揉太陽穴,又低頭思考了片刻道:“我不會御器法訣,如果會的話,估計運轉元氣會更加得心應手些,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