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早上,八點半不到,趙家的孩子們就都回到了父母家。這比他們上班,上學都還要積極和準時。
屋子裡面小,坐不下他們祖孫三代人,於是就各自拿著的不是椅子,就是凳子的,移步到了院子內坐下。
當然,趙家人不會忘記把自家院子大門給緊閉了。在他們看來,這可是關係到家運生死攸關的大事情。
“你們二老見到賈紫玉沒有?”趙家老大心急的還不是自己。他相對於弟弟妹妹們,工作算是好的。
夫妻二人雖說月收入不高,但是還穩定,全然不似弟弟妹妹們那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一天,沒一天的工作。
他最是憂心如焚的人,莫過於個人的兒子。這孩子都大學畢業二,三年,還是沒有找到一份正兒八經,稍微像樣子的工作。
兒子那點微薄的月收入,也就是他的零花錢。這幸好家在本地。要不然,就他賺的這點錢,連他個人都養不活,就更不要說養媳婦兒了。
孩子不但一元錢不交給家裡面,而且蹭吃蹭喝蹭住,甚至還伸手朝向他和妻子要錢。畢竟,京城這地方,不怕你慾望多,就怕你沒錢。
只要有錢,吃喝玩兒,紙醉金迷,燈紅酒綠,一切美好的享受都能夠得以實現,好似人就活在天堂裡面一般,感嘆人生苦短。
反之,若是沒錢,就如同生活在地獄內一樣,感傷人生好長,生不如死,活著好累,還不如死了好。
“不但見到了,而且還留下我們吃了一頓飯。”趙老頭兒的臉上禁不住流露出了好些得意,頗有一種恢復到了賈府昔日大管家的樣子道。
“那你對她說了那事兒了嗎?”趙家老二同樣是心急火燎的追問。他一方面是為了自己,另一方面是為了個人孩子的前途。
自己女兒大學畢業一年有餘,雖說在一家小公司就職文秘工作,但是收入少還在其次,主要是沒前途可言。
他在社會上面混了好幾十年,且能不清楚像女兒所在那樣的小公司,說倒閉也就倒閉了,連遣散費都不會有,就更加不要說任何五險一金的保障了。
別說什麼違反國家相關規定。小公司就這樣,愛做不做。它們的生存之道就是最大限度的壓榨員工的各種福利,延長工作時間,讓員工免費加班......
女兒倒是想著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要麼去知名的大公司裡面工作,要麼就是可以去體制內混。可是,現實很殘酷。
誰都知道前者非985,211大學本科畢業的不要,而後者的水深的就不是一般了。再者,你就算是雙一流大學畢業的,也還得和一大堆同樣的人展開各種激烈競爭。這裡不僅不缺人,而且還是人才濟濟的地方。
京城這個地方好似滿地都是黃金,兩手朝著自己劃拉劃拉就能夠來錢的樣子。其實,那都是幻覺。
雖說機會多,不似小地方這樣,那樣多不勝數和盤根錯節的裙帶關係,但是競爭也就變得越發激烈。
好些祖上三,五代都紮根於此的本人地,也照樣過得苦哈哈地大有人在。三代人擁擠在二,三十平方米的房子裡面,也不少。
房子唯有一套,那就是一個記在賬面上的數字。敢賣嗎?賣了,一家人住哪裡?所以,這裡的生存壓力空前的大,那是絕非戲言。
只不過,本地人比外地人好就在於少了房租。一個八十平方米的房子能夠住二十八個人,那是一個什麼概念?
名副其實的蟻族。即便是這樣上下床的一個床位,在三環路內,也得七,八百元每月的房租。
若是想要住十平方米內的單間,房租花費也是七,八百一個月,那就只能夠住地下室,不折不扣的鼠族。據說,這樣的人也有超過百萬之眾。
一個初來京城乍到的普通大學應屆畢業生,哪怕找到了工作,也是月工資在二,三千元的樣子。
在京城這樣的地方,確確實實地很低,甚至讓一個人活下去都很艱難。除開七,八百元的房租之外,水電氣,網路,手機費,吃飯,坐車等等那一樣不要錢?
剛剛走出大學校園的大學生都會天真的要求用人單位給出四,五千元的工資。至於理由,無非就是在他們看來是這裡讓自己生存下去的最低成本。
其實,用人單位的HR會毫不客氣的反問你一句,這和他們有什麼關係?言下之意就是你活得下去,活不下去,和我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公司僱傭人是為了給其賺錢,唯有你給它賺到五塊錢,才會從它那裡得到一元錢,而又不是開善堂的為了平白無故的養活人。
電視新聞,網路上面一些公開的收入資料,那只是資料,而非最真實的情況。唯有個人拿到手的錢,那才是錢。然後,你就會自嘲,又拖後腿了,甚至把內褲都給拖掉了。
在京城的七環外,還有一個近在咫尺的環首都貧困帶。HB赤城、豐寧、淶源等地,至今仍存在著近200個貧困村、154萬貧困人口。
在這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部分老百姓的生活還停留在“走泥路”、“住舊房”、“沒新娘”的極端貧困狀態。
由京城通往ZJK市CC縣的八達嶺高速這段180公里的距離清晰折射出京城與赤城的差別。
一個是雄心勃勃急於跨入“世界城市”行列的現代都市,一個是仍然存在“走泥路”、“住舊房”、“沒新娘”的“環首都貧困帶”上的國家級貧困縣。
雖然CC縣南接延慶、東鄰懷柔,與BJ唇齒相依,山水相連,近的雙方的雞都可以互相串門,對面誰家吵架都聽得一清二楚。
然而,BJ一方的富庶優越與HB一方的愁苦與困窘,卻不是邁過作為界限區隔的那座小橋、那道田埂、那塊界石、那副橫杆就能改變的。
不僅如此,北河省和京城兩村莊僅一路之隔,養老金相差近7倍。蘧家磨村的村民經常會跟鄭家磨村比較。
這邊政府的護林補貼一畝才300元,那邊一畝3500元;這邊村幹部月工資400多,那邊1200多;這邊60歲以上的農民才有養老金,每月只有55元,那邊男的60歲以上、女的55歲以上就有養老金,每月350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