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就來了,怎麼還帶這麼多東西?”開門,米沛連忙伸手接東西。
“我本來在羊城,聽趙姐說阿姨從醫院回來,就連忙過來了,來得匆忙也不知道帶什麼好,就在路邊隨手買了點。”張宣如是說。
隨手買了點?
你見過隨手買的東西有野人參?
你見過隨手買的東西都是價值幾千、上萬的?
聽到這話,一向表情比較嚴謹的米沛臉上笑出了一朵花。
不是米沛在乎這些禮品,而是在乎張宣這番心意,像他這種大忙人,幾個小時前還在羊城,現在卻馬不停蹄跑到長市來了。
這表明什麼?
表明見寶在他心裡的地位。作為父親,既然無法改變女兒的想法,無法替女兒的愛情做抉擇,那自然是希望女兒受到張宣的重視。
而現在張宣沒有讓他失望,米沛真是發自內心的高興。
“阿姨,身體好些了沒?”換鞋進門,張宣走過去一臉關心地問。
“張宣來了,我這沒大礙,再過一個星期就基本痊癒了,不用擔心。”
同丈夫一樣,今天的劉怡看張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順眼,言語中比過往少了幾分客氣,臉上多了一絲隨和的笑意。
三人在客廳裡聊了一陣,米沛對張宣說:“奔波了一路,你應該餓了吧,我馬上去做飯。”
張宣沒客套,如實道:“確實餓了,叔叔我來幫你。”
要是擱以往,米沛肯定會拒絕,但今天只是和藹地說:“成,見寶經常在我們面前誇你的廚藝很好,那今天就讓我和你姨見識一下。”
“好勒,您瞧好。”張宣樂呵一聲,跟著進了廚房。
做菜不是吹的,身邊的人目前還就文慧、鄒青竹、老鄧和錢世立比他厲害。
至於其他人嘛,有一個算一個,都比不過他。
當然了,這個“身邊人”得把滬市文家那一大家子給剔除掉,不然自己就顯得太他媽沒份量了。
劉怡身體不好,不能吃辣,張宣主動沒做辣椒菜,這讓原本計劃做兩個辣椒菜的米沛對他的好感又增添了幾分。
望著張宣專注炒菜的樣子,米沛忍不住暗暗嘆口氣,要是沒有杜雙伶夾在中間,他對女兒的選擇是十分支援的。
一陣忙活下來做了四個菜。
有豬肚薏米、天麻燉雞、粉蒸肉,還有一個蛤蜊湯。
菜端上桌,三個人圍著坐好。
看到賣相極佳的四個菜,劉怡目光來回移動,最後先對蛤蜊湯下手,盛了小半碗,喝一口湯,品了品隨後笑說:
“味道很鮮,見寶果然沒說錯,手藝確實比我們好很多。”
難得劉怡對自己說誇讚的話,張宣此刻化成了小女婿,心裡很是受用:“阿姨過譽了,自從幾年前第一次品嚐了阿姨的手藝後,我就在心裡想,這味道夠我吃一輩子。”
聞言,劉怡和米沛對視一眼,自然聽出了其中的隱藏意思,這是張宣委婉對兩人表態:我對米見是一見鍾情,想要呵護一輩子。
礙於短時間內無法改變的現狀,劉怡假裝沒聽懂,快子伸向了豬肚,吃一快,接著又吃一快,一連吃了三塊後她對米沛說:
“你嚐嚐,同樣的食材,張宣就是比你做得好吃。”
“是嗎?”想到張宣的年紀,米沛有點不信,於是也伸快子試了試。
結果只咬一口,米沛心服口服。
劉怡問:“怎麼樣?”
米沛點點頭,問張宣:“平時在家裡經常做飯嗎?”
老男人張口就來:“對,由於家裡農活比較多,爸媽經常在地裡很晚才回來,像我們農村孩子基本8歲就開始做飯。”
他這說的是大實話,這年頭很多農村孩子8、9歲就開始踩著矮凳子做飯了。雖然他沒經歷過,但不妨他說得有鼻子有眼啊。
有做菜的話題打底,三人的話匣子一下就開啟了,這頓飯吃得很是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