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木連夜出城,摸黑從大道而回,路上有遇到曹軍巡騎隊,他躲入路旁,待曹兵過了再出來,繼續往陰平走。
摸黑不好疾跑,天亮之後尤木已離傅陽較遠,不會再遇到曹兵,才開始狂奔,沒多久就回到陰平,將陶謙的書信交給潘鳳。
看到陶謙同意合擊曹操,潘鳳大喜笑道:“哈哈哈……只要擊退曹操,陶謙便欠我一個大人情,等他要死的時候,怎麼也得將徐州交給我吧!”
他把眾校尉召來,讓他們準備好,兩日後出兵,先到曹操後方安營,等待與陶謙約定的日子一到,立刻出兵攻打曹操。
“潘將軍,孫觀請為前鋒。”
孫觀一心想為尹禮報仇,請求潘鳳讓他打頭陣。
潘鳳說道:“仲臺,曹操兵多勢眾,咱們只有一萬多人,不可分兵而進,要進,須同時俱進,五指之力不如一拳之威。你放心,到時有的是曹兵給你殺。”
兩日後,潘鳳率領兵馬離開陰平,向傅陽行去。
曹操得到斥候回報,聚諸將於大帳。
“潘鳳果然出兵欲襲我之後,此人頗有智計,也有勇力,只可惜啊,他高估了陶謙,也低估了我。嘿嘿,志才,你來猜猜,我欲以何策應對?”
戲志才輕笑道:“潘鳳欲與陶謙兩面夾攻,將軍亦可以兩面甚至三面反攻之,將軍只須留一勇將統兵,頂住陶謙城內之兵,而親領兩萬兵馬直擋潘鳳,另遣一萬兵分伏兩側,到時驟然殺出,潘鳳之兵必驚懼而潰,勝利可望矣!”
“哈哈哈……志才真知我呀!不過,你猜錯了一點,陶謙城內之兵有三萬,若只以一萬兩千兵頂住他們,則須我親自坐鎮不可。令……”
曹操面色一肅,眼神堅毅地望著帳中諸將,下令道:“夏侯淵,令你統兵兩萬,直面迎戰潘鳳。”
夏侯淵出列拱手應道:“諾。”
“于禁、樂進聽令。”
于禁和樂進出列應道:“在。”
“令你二人各統兵五千,分伏於左右側,待夏侯淵與潘鳳接戰之後,從旁殺出。”
“諾。”
“曹仁、曹洪、李乾、呂虔,你們隨我一起,擋住城內陶謙之兵,不求得勝,只須擋住陶謙,待潘鳳敗走後,夏侯淵與于禁樂進領兵殺回,便可將陶謙一舉擊潰。”
“諾。”
眾人齊應。
李乾在曹操打黃巾時就帶著人投奔,其子李整此時也隨在軍中,不過李典不在,他現在才十四歲,得等幾年之後,李乾和李整都死了,他才得到曹操重用。
曹操很重視潘鳳,拿出一大半的兵力來對付他,卻只用一萬兩千多人來擋住陶謙。
他是想一下子把潘鳳滅了,這樣只剩下陶謙,自己就容易對付。
陶謙已老,手下又沒有勇將,也沒有什麼智謀之士,曹操還真不太把他放在眼裡。
不過為了穩妥,他還是要親自領兵對抗陶謙,有他在,他的兵就不會亂,也能頂住陶謙的攻勢。
夏侯淵統領兩萬兵馬出在軍後,于禁和樂進已經各帶五千步卒,往兩側去隱伏等待。
一切準備妥當,只等著潘鳳自投羅網。
曹操這麼做,主要是他判斷自己能頂住陶謙城內的兵馬。
只要夏侯淵與于禁樂進等人擊退潘鳳,再將兵馬向前壓來,這時候陶謙可就抵不住他的增兵之勢了。
只是,如果夏侯淵等人沒有擊退潘鳳,而是潰敗或者與潘鳳長時間相持的話,曹操只怕也會敗,他也擋不住陶謙太久。
這其中的風險不小,主要就賭夏侯淵和于禁樂進等人能夠迅速擊退潘鳳。
但曹操善於用兵,也敢於冒險,歷史上官渡之戰他就是冒險才能得勝。
當時如果許攸是假降,或者袁紹陣營有人料到曹操突襲烏巢之計,袁紹又能聽用的話,那敗的可就是曹操了。
曹操也是一個善用伏兵之人,無論是在兗州打黃巾,還是打呂布,都是以伏兵得勝。
現在他同樣以伏兵對付潘鳳。
曹操為此特別囑咐夏侯淵,讓他無論如何一定要擊退潘鳳,勝敗的關鍵就押在他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