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嵩到了鄄城,跟曹操說起路上潘鳳相護之事,又轉告了潘鳳之語。
曹操聽後把荀彧和戲志才叫來,沉吟道:“害民之人必不可得天下,潘鳳此語到底何意?”
荀彧說道:“潘鳳之語,乃是勸將軍勿濫殺百姓之意,此人頗有仁心啊!”
荀諶之死,他並不怪潘鳳,也不怪韓馥。
其中原由,他心裡明白。
“呵呵,仁心倒不見得,潘鳳所屠之人不少,甚至還屠殺俘虜築了京觀。依我看,他早知賊人闕宣欲害曹公,因而前往護衛。他將此語說與將軍聽,只是怕將軍征討徐州,多殺徐州百姓罷了。”
戲志才在旁邊笑道。
荀彧在白馬跟隨曹操之後,叫來了戲志才。
其實他也寫信去叫了郭嘉,只是郭嘉去了冀州,如今正在袁紹帳下。
郭嘉在袁紹那裡一直不受重用,直到曹操迎了天子自為三公,這才來投奔曹操。
曹操眼睛微微眯起:“嘿嘿,徐州有賊眾為亂,侵害我兗州之民,我豈能不去剿賊。且有徐州將軍與賊眾勾結,入吾兗州,欲劫吾父,害我州民,此必為陶謙之意,我豈能不去尋陶謙討個說法。”
闕宣戰死後,賊眾逃跑時順道在華縣劫掠一番,不少百姓被殺害。
曹操在兗州擊走黃巾,收了不少黃巾卒,又擊走袁術,現在他的兵馬很多。
然而養兵不單單隻靠錢糧,還要靠戰爭。
兵多而無戰,必反受其禍。
如果長時間沒有戰事,估計曹操也會頭疼。
事實上曹操從入東郡打山賊開始,一生都在領兵打仗,幾乎沒有停過。
尤其是開始奮鬥的這幾年,不是在戰場上,就是在去戰場的路上,從沒有停歇過。
兗州穩定之後,他現在最想要的就是徐州。
如果再得徐州,便等於是截斷南北。
豫州更不用說,那個地方是真正的四戰之地,兵力不夠強大便守不住。
因此劉備才會放棄豫州,而去接受陶謙的徐州。
袁術同樣也是不爭豫州,卻爭徐州。
曹操更是在呂布襲奪兗州相持不下的時候,仍然想著先去奪取徐州,再回來打呂布。
是荀彧勸他先奪回兗州,這才打跑了呂布,而呂布同樣也跑到了徐州。
可見徐州的戰略位置有多重要。
也因此,不管曹嵩死不死,也不管闕宣是否進入泰山劫掠,曹操都會找一個理由,領兵去攻打徐州。
“將軍,陶謙兵力不少,又有潘鳳相助,徐州恐不易得。”戲志才說道。
曹操頷首笑道:“嘿嘿,潘鳳此人太過莫測,其所為之事讓人莫知真假。若說他武勇,卻又常常敗逃,若說他不武勇,卻又屢次斬將得勝。他在北海傳言得數十萬石糧食之事,直至如今我亦不知是真是假。”
荀彧先答:“是啊,潘鳳時而示弱,時而顯強,讓人捉摸不透。北海得糧之事,或許為真,否則他不會勞師動眾二次運糧,須知此二次運糧,路上所需耗費不少。若所運乃是假糧,則他如此為到底有何所圖?”
戲志才接著說道:“我亦覺得為真,潘鳳自北海回琅邪後,立即召募一萬精兵,日日訓練,其舊兵又已有萬人,以琅邪一郡之地,只怕養不起這麼多兵。只是糧食如何得來,那卻是怪事了。仙人相助之說不足為信,難道是潘鳳有何奇技怪術?”
“仙人相助?呵呵,他若真有仙人相助,此刻也不會窩居於琅邪之地而不動了。”
曹操向來不信鬼神之說。
“此次潘鳳救護曹公,於將軍有微恩,將軍不如遣使往訪以示謝意,同時勸其歸投將軍。潘鳳此人若明大勢,必會舉軍來投。若其不明大勢,執意拒絕,則將軍率軍征討徐州之時,只須另遣一軍將其阻在琅邪,令其不得與陶謙合兵即可。而且,將軍遣使與其相見,只怕那陶謙也會疑潘鳳與將軍有所勾連,必不再信潘鳳之言。”
戲志才獻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