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見潘鳳舉斧劈來,忙提槍來擋,二人又打了三十幾回合。
此時太史慈自知勝不了潘鳳,想逃也逃不掉,單是潘鳳所騎赤兔馬,要追上他非常容易,更何況潘鳳的兵馬已經將他圍住,要逃也已無路可逃。
“潘將軍,我若降你,你如何待我?”
太史慈一邊與潘鳳打著,一邊向他喊話談條件。
“自然是以上將相待。”潘鳳答道。
“你之前不是說要讓我任丹陽太守嗎?”太史慈又問道。
潘鳳笑道:“以你之能,當隨我征伐,建立功勳,拜將封侯,何以戀太守之職。即使要任太守,也須助我平定揚州之後,可讓你任豫章太守,以拒荊州之敵。”
“你可言而有信?”
太史慈動心了,也可以說是條件能讓他滿足了。
“我從無虛言。”潘鳳又答道。
“好,我降。”
潘鳳聞言收斧,不再相鬥。
雖然太史慈是臨戰而降,但他此時未敗,潘鳳又對他有所瞭解,接受了他的投降,也接受了他的條件。
即使太史慈不提,潘鳳將來也是要讓他屯守豫章,以拒荊州劉表。
太史慈跳下馬,立槍於地,向潘鳳單腿跪地,拱手拜道:“太史慈拜見將軍!”
“啊哈哈哈……子義快起,我得子義相助,便如虎添翼,天下可定啊!”
潘鳳也跳下馬,上前親自扶起太史慈。
太史慈已降,城內山越首領大開城門,迎潘鳳等人入城。
孫策死後,孫權收集兵馬,匯聚於會稽,準備死守會稽一郡之地。
此時丹陽已經沒有孫策的兵馬,太史慈一降,可以說是丹陽已平。
入城之後,那幾個山越首領來向太史慈請罪:“子義將軍,我們並非想要背叛你,只是潘將軍仁名遠揚,心裡裝著貧民,為我等貧民奪田分田,我們心慕潘將軍,因此早你而降,還請子義軍將軍勿要怪罪!”
太史慈笑道:“潘將軍深得百姓之心,你們降之,我如何能怪你們。其實我也慕將軍之德,早有降意,只是心中不服而已,哈哈哈……”
“如今呢?”
張遼在旁邊笑問。
“如今自然服了,潘將軍之武天下無敵,文遠,你不也服了嗎?”太史慈看向張遼問道。
“我看出來了,潘將軍初次與我對戰時,不戰而走。聽說潘將軍在北海與子義你對戰時也是如此,而以將軍之武,完全可勝我們,可見將軍彼時並不想真正與我們為敵,已經想著將來要收降我們了,將軍,是否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