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廣陵太守正在廣陵城的陳登收到了其父陳珪的來信。
陳珪在信中詳細說了曹操的意思,他們父子之間沒有秘密可隱,彼此利益相融,他們自身的利益,同時也是家族的利益。
個人力量很微弱,只有家族的力量才會強大。
一個家族之中,如果有多人拜將封侯,或者身任公卿牧守之職,那這個家族之人說話,別人就不得不忌憚,不管是地方官還是當地豪強,都不敢去得罪。
無論哪個朝代都一樣。
陳珪在信中讓陳登配合劉備奪下徐州,讓他故意拖延,不要給潘鳳運糧。
潘鳳現在在廣陵與呂布交戰,部分糧食需要廣陵來就近供應。
陳珪甚至讓陳登在潘鳳兵敗欲滅之時,將他誘到廣陵斬殺,以絕後患。
“曹操欲滅我陳家啊!”
陳登放下書信,哀嘆一聲。
潘鳳在徐州這麼多年,其在琅邪的時候,陳登雖然與他沒有交集,但一切都看在眼裡。
潘鳳常敗,尤其是去北海攻打孔融時,敗得更多,但最後卻從北海運回了數十萬石糧食。
這些糧食怎麼來的,陳登並不清楚,也不太相信傳言所說的有仙人相助。
但這件事可以說明,不管是不是真的有仙人相助,潘鳳都不是一般的人。
曹操那麼強大,都拿潘鳳沒辦法,兩次從徐州退兵都是因為潘鳳。
現在,曹操自己滅不了潘鳳,卻想要借劉備和陳家之手來除掉潘鳳。
能滅掉潘鳳更好,如果滅不掉,潘鳳就會把怒氣對向劉備和陳家,曹操卻可以抽身事外。
呵呵,曹操這借刀殺人之策用得好啊!
想到此處,陳登不禁乾笑一聲,頗顯無奈。
他的無奈是父命不可違。
在這個講究忠孝的時代,尤其是陳登這樣飽讀詩書從小就受了禮教之人,君命和父命都不可違逆。
“潘鳳雖然行事詭奇,可他確實一心為了百姓啊!”
陳登又自言自語感嘆。
想到了潘鳳拿出軍糧救濟百姓,使他們度過災荒。
想到了潘鳳抄沒麋家時,麋家的田地全部分給了百姓,自己一畝不取。
想到了潘鳳所提的三件事,雖然限定田租最高五比一和大辦學堂之事陳登並不贊同,但不贊同是因為牽扯到自家利益,而在他內心裡,卻明知道,潘鳳這是真正在為百姓謀福利。
陳登呆坐了許久,也想了很久,但他所想,只不過是在做無謂的掙扎罷了。
在他的內心深處,早已在潘鳳和父親之間做出了選擇。
然後,陳登又想到了自己這麼選擇所能帶來的好處。
如果潘鳳死了,劉備順利得了徐州,任為徐州牧,自己父親也可順利任為豫州刺史,自己則仍為廣陵太守,自己的兩個弟弟,在徐州應該也會受到劉備重用。
這樣一來,曹操也必會善待他們陳氏,兗豫徐三州連為一體,必會堅不可摧,無人能敵,天下或許也可早日安定。
陳登這麼一想,心裡也就釋然了。
給父親陳珪回了一封信,表明自己聽命的態度。
畢竟家族利益大於一切。
作出決定之後,陳登心情順暢,命人端上酒和生魚片,自飲自食。
…………
盱臺城內。
潘鳳退回城中後,反思兵敗的原因,最後得出結論。
一個是自己軍中新兵較多,沒有作戰經驗,在看到敵軍攻勢較猛之後,普遍存在畏敵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