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十二年九月初一。
百官迎朝。
大清早這天,在那餘溫殆盡,已顯秋寒的早晨,官員們等到了宮門開啟後,把手裡的暖爐各自遞給了跟隨而來的僕役,開始魚貫入宮覲見早朝。
九月初九重陽日要到了,作為一年中陽氣最盛之時,陛下大有操辦隆重之意,但卻不知為何,沒有讓國師來過手,而是交給了禮部。
這幾日禮部的官員都在忙活此事。
這眼瞧著九月初九越來越近,今日便是呈報章程的日子。
屬於大朝,耽誤不得。
而時任禮部尚書的崔中方不在,便由隨行大臣禮部侍郎陳海書擬辦。
走到了殿門外的廣場,陳海書就已經拿出來了謄抄字跡極為工整的奏疏,等待陛下的到來。
接著等了大概一炷香的時辰,終於,殿中傳來了黃喜子那有些老邁沙啞的聲音:
“百官覲見!!!”
“吱嘎”一聲,殿門開啟,陳海書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心中祈禱了一番此奏疏能夠順利透過的祈願後,一步一步跟著文武百官走到了殿內。
“叩見陛下。”
群臣應喝,而帶著通天冠的楊廣則例行的壓了壓手:
“眾卿平身。”
說完,黃喜子的動靜就接了過來:
“有事起奏~”
這句話分兩部份。
“有事起奏”是一部分。
說完這話,群臣奏議,該處理什麼處理什麼。而等處理完了後,再喊出那句“無事退朝”,這早朝就算是結束了。
而陳海書等的就是這句話,聽到了黃喜子的聲音後,他挪了一步,來到了大殿之中,鞠躬覲見:
“臣禮部侍郎陳海書,有事起奏。”
“噢,剛好,朕還找你呢。”
並沒有什麼市井之中想的所謂“文縐縐”的話語,君臣的話語非常直白,看到陳海書後,坐在龍椅上的楊廣便問道:
“陳愛卿,這重陽節的祭奠司儀,準備的如何了?日子也差不多了。”
“回陛下,已經準備完畢,一切司儀流程皆在此,請陛下過目。”
說著,他雙手呈上了奏疏。
兩名內侍端著托盤走了過來,等陳海書把奏疏放到了托盤上面後,才轉身來到了楊廣身邊。
黃喜子親自拿著奏疏捧給了楊廣。
楊廣翻開看了大概能有幾十息的功夫,點點頭:
“嗯,可以。就按照這麼辦吧。銀錢的話,從戶部直接撥便是了。”
說完,陳海書那邊便鬆了一大口氣,默默退回了佇列。
甚至臉上還帶上了一絲喜色。
這重陽之祭,他等的就是陛下這句話。
有了這句話,那便等同於有了背書,這祭祀一應所需的人力物力,就有了操作的可能性。
能操作,那這裡面的說道可就多了。
於是,他隱晦的扭了下頭。
看到了幾位同僚都流露出了滿意的神色。
國師不參與,那這件肥差,可就落到了自己等人的頭上。
雖然不能回家過節,可若能添些肥腴,也算是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