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
此言出自《兼愛中》。
而《兼愛上》中,“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之言則更為清楚,把墨家存在的意義,點名出來,傳達天下。
兼愛·非攻。
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大不攻小也,強不侮弱也,眾不賊寡也,詐不欺愚也,貴不傲賤也,富不驕貧也,壯不奪老也。是以天下庶國,莫以水火毒藥兵刃以相害也。
非攻,不是不攻,不是不戰。。而是墨家對於這片人間所給予的一個理念。
非攻並不等於非戰,而是反對侵略,卻要注重自衛。
兼愛則是大到國家之間要兼相愛交相利,小到人與人之間也要兼相愛交相利。
二者相輔相成,只有兼愛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證兼愛。
這個世道……
已經很爛了。
三徵高麗,天下縞素。
母哭子,兒哭父。
甚至全家連哭的人都沒有,在一場戰亂或者冗重的徭役中男女老少齊上陣,最後變成了黃土一捧。
墨家佇立在這片神州千年,見過王朝更迭興替幾多。
雖然依舊秉持著“兼愛·非攻”之念。
可是,千百年來,諸子百家的相互制約,傾軋,甚至勾心鬥角與生死相殺……讓他們也得到了成長。
不在一味的去遊說,去給王公貴族講學,講理。
又或者不去一味地支援下級階層反抗。
因為透過幾百年的實踐,事實證明,想要真正實現兼愛·非攻的理念,實現天下大同,是有些不切實際的。
是人,便會有欲。
而心中之慾在壯大中,便會突破一切世俗的規矩禮法。
如果說五百年前,墨家之人還信奉“兼愛大於非攻”的話。那麼現如今的墨家更相信非攻先於兼愛。
造機關,積力量。
盛世不與制霸千年的四大顯學爭鋒。
可亂世到來時,總能看到他們的影子。
楊廣,不是一位明君。
三徵高麗,沉重徭役,勞民傷財之下,已經讓這座王朝的底層人民不堪重負。
而多地並起的戰火梟雄,也證明了一件事。
亂世……將到。
適逢楊廣招諸子百家入京慶那糊弄他人的“大勝”,鉅子便下令,讓自己兄弟二人入京。
而下令入京的原因真的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