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伙伕特意做出來的精細飯食用簸箕扣好,防止招致蒼蠅,然後等道長自己過來吃。
他們看不到玄素寧。
而此刻的玄素寧也沒心思看他們。
她在計算。
計算著時間。
計算著等到自己的弟子神念落盡之時,如同當年自己的師父帶領自己一般,以先行者的身份,帶領後進之人穿越那重重或者真實、或者虛妄的大道迷霧,踏上那一步與天地、共不朽的康莊大道。
這,便是傳承。
老師、師父、先生……為什麼會存在?
便是在後進者重蹈覆轍時,在最正確的時候,予以最正確的指點。
前仆後繼,一代一代的把祖先的智慧加以完善、深入探索,傳承下去。
玄均觀初代觀主赤松子如此。
玄均觀九代弟子素寧亦如此。
《和光同塵》這門玄均觀的不傳之秘,並不是什麼“非有緣者不可傳”。恰恰相反,若是有人有幸到了玄均觀,便會發現,這本堪輿時間、窺探永恆的秘籍卷軸,就明晃晃的擺在藏書閣的書架上。
想看?
想學?
可以。
隨便。
祖先之智傳承下來,從來都不是為了家家敝帚自珍,各掃門前雪而留。
甚至自漢朝傳承至今,這本《和光同塵》不知多少人都看到過。
可是,除非拜入玄均觀,成為弟子。否則,《和光同塵》千百年來未有一人修行成功。
為何?
大道三千,不分高下。
若不得師父指點,門派傳承。
無論心性何等堅實,只要是人,便會有欲。
有欲,便非無為。
難無為,那三千大道,便如同一道天塹。
縱然一生參悟,亦難抵盡頭。
沒人帶領,莫說參悟了,這代表時間的至理,他們連記得都不會記得。
甚至都不會記得自己翻閱過這篇秘籍。
所以,她在看。
從那一指之後,眼神,便一刻沒有從道人的臉龐上挪開。
看著他時而皺眉,時而恍然大悟,時而又再次恍惚……
愈看,心中愈歡喜。
不為容顏,不為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