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看著自己面前由火苗分化而成的兩個人影,李臻想了想,問道:
“比拼念頭?”
“兩個都是我,一模一樣,如何比拼?”
狐裘大人反問。
李臻直接來了一句:
“確切的說這世上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呃,算了,當貧道沒說。”
狐裘大人不以為意,操控著他面前的兩個人影開始強多那憑空點燃的火苗,話隨著火焰而起:
“我有的,她有。她會的,我亦會。而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如何分出勝負?這便是悟道了。悟道,悟道……悟的什麼道?自己的道。
《孟子·告子下》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每個人的降生,對這個世界來講,都有著自己的使命。
比如你是個農夫,生來便是種地。種了一輩子的地,土地裡結出的糧食養活了許多人。
比如你是個道士,生來修行道法。處處與人為善,以善念感化眾生少做惡事。
比如你是個軍卒,家國有難,你便要拿上武器,保家衛國。
每個人生來都有著自己的使命,有著屬於自己的命運。農夫種地卻好吃懶做,便是逃避。道士不修善果,反倒惡念橫生,亦是逃避。軍卒臨陣脫逃還是逃避。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這便是悟道。悟道,不是說你的念頭有多通達,或者武藝有多高。最關鍵的在於你能明白自己的道理而貫徹它……用道門的話說便是大道五十,天衍四九,唯遁去其一。這個“一”,便是人道。”
說到這,李臻還在琢磨這聽著怎麼跟《宿命論》差不多的時候,面前的火焰一變。
原本還勢均力敵的兩個人,一方忽然被另一方給碾壓了。
火苗化作火海。
最後緩緩消失不見。
身後,燈籠亮起。
“自在境是念頭的比拼不錯,可所謂的悟道,便是明白了自己對於這片天地的規則後,從這賦予的規則中定立屬於自己的規則。這個規則無關大小,而關乎於念頭是否純粹。只要能明悟,那麼從此後,你就是天道的一部分。是規則的一部分。人不死,規則不滅。規則不滅,便可長明。”
李臻聽的有些頭暈。
這話拆開,每個字他都懂。
可結合在一起……卻總覺得非常晦澀。
想了想,他問道:
“那這麼說……悟道便是給自己……或者說這天地制定規則?”
“不錯。”
剛剛飲了一杯水酒的狐裘大人點點頭。
手一勾,壺嘴之上懸掛的那一滴剛要落地的酒水憑空漂浮在自己面前。
“這些規則,是不講道理的。比如這明明是酒,可在規則之下,卻隨時可以變成火……”
說著,她似乎想要觸碰一下那滴酒。
可就在指尖要碰到那滴酒水的一剎那,卻退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