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書其實就是這樣。
照本宣科的說,一點意思沒有。
口語化的東西和書面化的東西也有區別。
說書先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把書面話的語言換成大家能接受的口語。
而就如同《小李飛刀》一樣,《天龍八部》的開頭,原著裡是直接出現了“無量劍派”東西二宗比鬥,段譽出現的故事篇章。
雖然後面也給補上了段譽為什麼出來,但也只是簡單的一句“雲遊”便給帶過了。
放到書裡,那沒問題。
可評書裡就不成了。
因為你這屬於交代不清楚,大家聽的雲山霧罩,聽不真切。
所以,照例,李臻補了一段原創劇情,一來是給大家一個武學體系的概念,二來也是把這位段小王爺為什麼會出現在無量劍派給補全了。
有開頭,才有收尾。
更何況,《天龍八部》的開篇,按照後世網文來講,從段譽被人打了一巴掌開始,到後面傻了吧唧的去給神農幫和無量劍派當和事老,都顯得有點蠢。
黃金三章的用法用的是稀爛。
太虐主了。
別的男主,比如《射鵰》裡的郭靖,那叫天真。
可段譽前面確實地地道道的學佛學傻了。
給人的感官並不好。
而他這段故事也算是給加了個“天真”、“善良”、“學佛學傻了”的人設,為的就是讓大傢伙在後面聽的舒坦一些。
前面的劇情交代清楚,他該開說下面的正文內容了。
而這會兒,孫靜禪又拿筆在紙上寫到:
“竹杖芒鞋輕勝馬,世子天亮下江南。”
眼裡光彩十足。
……
而接下來的故事李臻在說時,就很明顯的帶上了金大師的風格。
平鋪直敘。
沒有什麼暗筆、伏筆、倒插筆。
而是以“明筆”平鋪而言。
說段譽打大理城出來,走了一兩天的功夫,來到了一處名為無量山的地方,看山中有建築群,便想訪名山涉大川,去瞧瞧。
接著遇到了“無量劍派”東西兩宗為了爭奪“劍湖宮”,正在舉行的五年一次的比武。
贏家擁有無量山無量劍派重地劍湖宮五年,輸者離開的故事。
這裡呢,書裡交代了一句,說是有個在滇南這邊挺有名的“馬武德”,是他和段譽偶遇,段譽聽到了無量山上的東西二宗比試,心中好奇,來湊熱鬧的。
可李臻說的時候,直接就把馬武德給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