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柔、田疇,帶著遺孤公子劉和,來到了秦野府邸。
等待的過程,憂心又漫長。
閻柔和田疇望著瑟瑟發抖的劉和,看起來公子還沒有從戰事中解脫出來。
荀攸出現了,“劉公子,二位,我家主公在堂中相見。”
三人急忙整理衣衫,跟在荀攸身後,進了堂。
便看到,一個頗有威儀的年輕人,端坐在堂上。
再看遺孤劉和,閻柔和田疇嘆了口氣。
三人見禮。
劉和說道:“常聽家父說起使君之名,今家父被那叛賊公孫瓚所害,薊縣也被其所竊。求使君起兵,討剿叛賊。在下不才,無力承家父基業,願將幽州託付於使君。”
他說完,就落了淚。
秦野起身道:“公子切莫悲傷,想那公孫瓚,只是一郡太守,卻犯上作亂,竟殺州牧宗親劉皇叔,我豈能坐視不理?公子先去休息,來日便商議進兵事宜。至於託付幽州之事,子承父業,公子切莫推脫。”
劉和親眼看到多少萬人死在沙場上,又親眼看到自己的父親被公孫瓚一刀砍成了兩半,他真的嚇壞了。此刻只想著為父親報仇,然後去過一些安寧的日子。
聞言道:“願為明公效力。”
秦野便讓人帶著劉和三人下去了。
就在這一天下午。
秦野便召集麾下軍師們,商討進攻公孫瓚的可能性。
徐庶走出來說道:“有劉虞的兒子劉和在這裡,討伐公孫瓚名正言順。而公孫瓚殘暴不仁,以下犯上,作出此等忤逆的事情,其不得人心。吾主用仁義之師,一戰可定幽州。”
法正道:“以屬下看,當用兵直擊易京。易京所在位置,威脅我冀州腹地。而奪取易京,公孫瓚則無險可守。”
眾人紛紛贊同徐庶和法正的看法。
……
公元197年春。
秦野令張遼高順謹守青州,又派太史慈配合華雄,加強壺關方向的戒備,就應劉虞遺孤劉和的請求,發兵征討公孫瓚。
二萬大軍,只是三日間,便來到了易地關城外。其餘更多兵馬,正在陸續集結而來。
秦野和公孫瓚之間的易地之戰,拉開了序幕。
易地南臨易水,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由於易水的存在,南面來敵,很難展開兵勢。
公孫瓚在之前與秦野的交手中,屢戰屢敗,因此就選擇這裡,作為守備秦野的據點,從而得到廣闊的幽州地區為後方。
他在易地,易水之後,挖掘壕溝十道環繞,所得泥土,堆積成山,在上面修建了一座關城要塞,稱呼為易京城。
並將大部分錢糧囤積在這裡,打算長期固守,待得天下有變,才尋機出擊。
這一日,秦野帶著趙雲等人,來到了易京城的壕溝前。
由於有十道壕溝存在,秦野並不能很接近易京城。
秦野他們,許多人都是第一次來到公孫瓚所建設的易京城。
只見那十道壕溝,便如同十道防線的陣地。其中星羅密佈著拒馬倒刺、箭塔、兵舍。
“主公,這十道壕溝,前後有二里的距離。其中箭塔有四百一十二座,兵舍五百餘間,陷阱等防禦設施,不計其數。”司馬懿看著情報地圖,暗暗咂舌。
諸葛亮十分驚訝,“公孫瓚真是煞費苦心。”
秦野至尊法眼連閃,便也知道,為何後世裡,以袁紹的實力,打到易京城下,卻要和公孫瓚簽訂和平條約這樣的城下之盟。而處於絕對劣勢的公孫瓚,竟然還拒絕了。
秦野便問荀攸等人,“可有破敵之策?”
荀攸他們面面相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