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第二天。
除了秦野的心腹手下外,崔密等人一個人都沒有來。
不大會功夫,派去各家的使者們接連返回。
帶回來的訊息十分一致,崔密等人都病了,不能理事。
士族豪強的權柄邁入巔峰期的過程,就是在東漢末年。
冀州士族眾多,似崔密華仱這些老一輩的人,多數不在做官。但各地官員,都是他們家裡的子孫後代。
老一輩一發飆,小一輩的全託病回家了。
因此,秦野這裡抱病告假的書信堆積如山。
這是釜底抽薪的一招,將會癱瘓秦野在地方上的一切工作。
秦野不會向士族妥協。
士族的特權,導致國家富裕繁榮的時候,士族階層的富庶還遠在國家之上。而國家衰敗的時候,士族為了自己的利益,會讓國家更加衰敗。
必須要取締士族層面超然於國家層面的特權。
“主公,是否有些操之過急了?”荀攸提醒道。
操之過急?
秦野不是沒有考慮過。
但要知道,由於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士族控制的土地,比他還要多。若是現在不對士族宣戰,未來他有所發展後,這些士族比他發展的還要快。那時候,才是真不好處置了。
因此,要處理,就現在處理。將來走到那裡,處理到那裡。
於是,秦野針對士族牴觸的情況,分為二步走。
秦野無限供養知識分子,多數都是寒門出身。他們擁有不遜色於士族的能力,卻因為沒有背景,得不到重用,只能出任一些基層的工作。
秦野準備大力提拔這些寒門知識分子。
“主公,就怕他們沒有經驗。”荀攸擔憂道。
徐庶卻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荀大人此言差矣,他們擁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對於治理地方都有自己的見解,只是沒有發揮的空間而已。”
秦野贊同徐庶的看法。
並且,他準備辦一屆培訓班。
並親自題寫了座右銘,不怕不會幹,在工作職責內,只要為百姓做事,就是幹好了工作。
於是,既然士族官員全部告假了,秦野正好沒有任何阻礙的,將寒門學子們派了出去,接替了士族官員的工作。
這一日。
崔家。
崔密和華仱,並排坐在堂上。堂下,都是冀州各地豪門士族。
其實,堂上還缺一個人,就是甄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