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蓋咳嗽一下:“大人,下官年輕賣了幾千頭肥豬,手裡還有些餘錢,能拿出五千貫來,另外再出肥豬一百頭給董都監。”
程萬里一聽,自己這傻女婿啥情況,胡亂的往外拿錢,那是五千貫,可不是五十貫,當即正色道:“晁團練,咱們在商議軍機大事,可不許開玩笑。”
“程大人放心,下官既然敢說,那自然就會拿出錢來。”
旁邊賈師爺提議:“府庫錢糧吃緊,百姓家裡更緊張。既然晁團練帶了個好頭,那咱們就向城中富商募捐一翻,東平府大商人怎麼也有百十家,再湊個萬多兩不困難吧。”
程萬里點點頭:“有道理,兵部交辦的事情不能不做。就由錢通判負責吧,賈師爺協調一下,爭取三天湊夠兩萬貫來,記得一定要保持自願的原則,嚴禁搞攤派,嚴禁向小商販加收。”
董平下去練兵了,錢通判回衙門準備宣傳募捐了。
回到後宅,程萬里問晁蓋:“賢胥,我感覺你這提議似乎更有深意。”
晁蓋嘆道:“官清似水,吏滑如油,這次募捐肯定會有人趁機做手腳,這些人盤踞的時間很長,根深蒂固,平常沒把柄岳父大人拿他們也沒辦法,這次抓住把柄,隨便拿幾個出來,整頓了吏治,充實了府庫。”
程萬里很高興,吏治最難,他一個知府是外來的,辦事必須要依靠本地的小吏,這些小吏人前一套,背後一套。有時候不聽話,這就需要殺雞儆猴,收拾幾個刺頭。
賈師爺明白程萬里的意思,去了趟通判衙門,和錢通判商議了一下募捐的事宜。
到了通判衙門,錢通判就是老大了。
錢通判一本正經的坐在椅子上:“這次募捐,名為募捐,實際上還得來點力度才行。這些個商人,一個個就知道賺錢,不知道體諒官府的難處。本官決定先給鏢局商會、絲綢商會、茶葉商會、瓷器商會、藥鋪商會下發通知,倡導募捐,每家最低一百貫,賈師爺感覺如何?”
賈師爺笑而不語,思索片刻:“錢大人好像吧鹽商給忘記了、還有青樓、寶坊這一類的商行。”
“這些自然不能忘記,本官親去鹽商李家,怎麼也能募捐個幾百兩出來吧。”
“好,那就辛苦大人了,我去趟絲綢商會,南方的那些絲綢商人怎麼也得出力。”
誰去哪裡這不是亂去的,錢通判和江淮鹽商關係密切,所以錢通判去李家鹽號。
程知府和絲綢商人關係密切,所以賈師爺去絲綢商行。
商談了一會兒,賈師爺找藉口回去了。
錢通判進行的很快,作為東平府的實力派,他的話語權僅次於程萬里。
張榜公佈,安通鏢局募捐五千,李家鹽行募捐三千,揚威鏢局募捐了兩千。
中等的商號有募捐一百貫的,五十貫的,稍微有點規模的商號,你怎麼也得捐個幾十貫,要是摳搜的捐個十幾貫,那一保準被看熱鬧的老百姓用口水噴死。
最慘的是一些路邊小店,程萬里沒說向小店募捐,但是下面辦事的可不這麼想,小店也得為國盡力,每個小店三貫兩貫的捐。
這可要了命了,比如安通鏢局不遠處的一個豆腐腦小店,老兩口沒日沒夜的做豆腐腦,一年能賺十貫八貫的就不錯了,一下捐兩貫,怨聲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