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更好啊,人工費還節省了。秋種一場夢,那就儘快開始吧。明天我發文書協調各縣,種到哪個縣,哪個縣出糧草,不會讓你鄉兵營虧本錢的。”
“別,免了。好事做到底,吃糧食吃多少。你讓各縣出糧草,還是要落在老百姓頭上,好事也變壞事了。我讓士卒拉著大車,走到哪裡就在哪做飯,用不了多少錢,當兵吃糧用不到下飯店。”
“那太好了,明天讓衙門裡的人協調一下如何種,具體實施就由晁團練的鄉兵營來負責了。”
晁蓋派了楊林,跟著農林衙門的人沿著官道用石灰畫線。
晁蓋當即安排起苗,泡桐樹苗非比尋常,兩年苗高了都比馬車長,而且這種樹根系還很大。一馬車不過裝數百棵,數量不多。
鄉兵的主體是都是晁家莊周邊的百姓,都是農戶出身,種樹還是很清楚的,就是個別的地方路基兩側土地太過堅硬了,很難挖動,需要用鎬來對付。如果是實在不能種的地方,那就只能放棄了,畢竟這種地方就算勉強種了也長不好。
挖坑,回填底土,放入樹苗,填土踩踏結實,澆水,然後等水耗盡後再次培土。
秋天種樹相對簡單,這個季節樹已經休眠了,澆水也不用太多,最主要一點,適當種深點,種植後踩踏結實。
晁蓋、楊林、鄧飛帶隊上陣種樹,士卒認真操作,種植的那是相當好。
楊林不明白晁蓋為什麼突然想起種樹來了,但是身為鄉兵,對晁蓋的安排那是絕對的服從。
晁蓋介紹:“泡桐樹樹冠高大,生長快速,用不了幾年就能官道遮陰了,咱們的安通鏢局是長期做下去的,為了兄弟們夏天不挨曬,咱們辛苦點是值得的。”
楊林笑道:“這點活算什麼辛苦,一天不過三個時辰,如果不是老是轉移場地,今天一天也能種五六千棵啊。”
“今天種了三千八百多顆,不少了。東平城周邊的官道都給種上,到時候方便乘涼。”
基本上在三丈一棵,一里地也不過一百五六十棵。
五百多人鋪開了種植,進度還是相當快的。
東平府通往各縣城的官道加起來也有五百里路,按照這麼算最少也要八萬棵樹。
很顯然泡桐樹那是不夠的,晁蓋也不強求,種完周邊拉倒,別的縣各自發揮吧,愛種啥種啥。
工程進行的相當順利,僅僅五天的時間,兩萬多棵泡桐樹種完了。
結束不種了,沒苗了。
這天一大早,晁蓋自帶一百名衛隊,龐萬春選了三十名弓騎兵,石寶選了三十名輕騎兵,一行人共計一百六十人浩浩蕩蕩的校場準備好,出發廂軍營地。
蕭讓也提醒過,這次去肯定是鴻門宴。
但是晁蓋不以為然,你董平三頭六臂咋滴,雙槍將名氣再高,自己手下實力那可不弱。龐萬春、石寶,這兩員大將,武藝超群。
廂軍大營和晁蓋的鄉兵營兩回事,人家這是青磚紅瓦的永久建築。如同一個小城池一般,佔地有上千畝之多。
不過比試較量的場地在廂軍大營的外面有一片數上千畝的荒灘,這裡是廂軍騎兵天天訓練的地方。
嗚嗚的牛角號,咚咚咚的牛皮大戰鼓。
沙場早已經準備好了數十個箭靶子,數十個稻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