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陳大人這是個講究人,府庫的銀子和賬面上分文不差,雖然只有十萬貫,但是也不錯了。五座官倉,三座滿倉,有兩座救濟災民了和調撥禁軍了。”
“哦,東平府風調雨順,哪裡來的災民?”
“回大人,救濟的是外來流民,共計三萬餘人,在東平城以北建造了十幾個流民村,官府撥付了口糧、種子糧和部分農具。明年開始陸續的就要償還了,契約都在呢。”
“這個陳大人算得上是我輩楷模了,實在是難得的好官。走,隨我去巡視一下流民村。”
程萬里不喜歡顯擺,一個師爺,兩個帶刀護衛,一行四人騎馬出城,趕奔流民村。
現如今已經中秋節的天氣,天氣轉涼了。
大部分的莊稼都已經收割完畢了,靠近河流的地裡還種植著碧綠的胡蘿蔔、油菜等等。
這些流民村還算可以,黃土的牆壁,草棚的房頂,柵欄圍成的小院。
頑童們四處打鬧遊玩,孩子們竟然還有新衣服穿。
來的剛好這是劉溝村,劉東媳婦和幾個婦女在大樹下做鞋呢。
千層布的鞋底,針線活飛快。
十來個婦女都在做鞋,奇怪了。
程萬里問:“各位大嫂,怎麼都在做鞋啊?”
一個婦女晃了晃手中的鞋子:“我們這可不是給自己做的鞋子,這是商行加工的。領料,做好了商行回收。”
“噢,竟然還有這種好事,那你們村怎麼見不到男人啊。”
“男人啊,都幹活了。”
程萬里問東問西的,沒一會兒來了四個壯丁,拿著傢伙事。
“你們兩個幹什麼的,問東問西的?莫不是壞人?”
聞師爺喝道:“大膽,這位是新上任的知府程大人?”
“程大人?沒聽說過啊,有何為憑。”
程萬里倒是不生氣,笑呵呵的拿出官憑來,有個位老人認識字,看完連忙跪下:“草民見過大人。”
眾人連忙施禮:“見過知府大人。”
程萬里一揮手:“都起來吧,不必多禮。本官過來看看大家過的怎麼樣,生活上可滿意?”
“滿意,非常滿意。男丁在北面採石場幹活,一個月三百多文,我們婦女在家做做手工活,也能賺二百多文,比以前在老家的時候可是強太多了,現在不管咋說家裡有閒錢。”
程萬里走訪了流民村,大感意外,想象中的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情況沒有發生。
仔細打聽,這才清楚了。採石場是晁團練辦的,主要是為了維修黃河、建造房舍開採石頭。差不多有數千壯丁。
另外還有的去了鄆城縣的工坊,還有的去了密州港口乾活。
程萬里很快梳理出來了,東平城這裡土豪大戶遍地都是,要說實力強勁的並不多。
程知府執掌府衙,算是最強的。
錢通判和同知是穿一條褲子的,掌握著東平府一半的衙門,根深蒂固,能排到第二。
第三那就是還沒來上任的東平府廂軍兵馬都監董平,要知道東平府可是大府,騎兵一千,步兵三千。